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我省开展公职人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笔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在社会层面形成“人人参与”的号召力,弥补社会参与面不广、信任度不高的问题,二是从社会组织层面稳定志愿者队伍,带动志愿服务长效发展。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服务理念是志愿服务事业常态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但要让它成为植根心灵的生活方式,光靠善念难以为继。由于时间安排、信息获得、兴趣、信任度等因素的影响,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面并不广。在此情况下,公职人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能赢得社会关注,也能通过服务实效赢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将形成一种较强的社会感召力和引导力,带动公众参与其中。
顶层设计重要,基层参与也同样重要。志愿服务活动是爱心事业,需要心贴心。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职人员参与志愿服务,应该大力倡导进社区、下基层,在一线问需于民、服务于民,将公仆本色和志愿精神熔铸在每一个服务细节中,使公众对志愿服务精神有正确的理解,对志愿服务的价值产生广泛的认同,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