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多半是小集团或个人私欲在作祟,不仅违背党性原则,更有负群众的信任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流行起一种“年终综合症”,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不满。
一是作假虚报。在工作汇报、年报、考核评比活动和新闻报道中报喜不报忧,甚至对实际得来的情况、数据层层加码,加工修饰,虚报谎报,以期对上显政绩,为己争先进。其结果,工作“年年上台阶”,落后面貌却依旧。报喜不报忧主要源于有些人乐于听喜,不愿听忧。更何况年初与上级签有目标责任状,其落实好坏与职位升降和职工奖罚息息相关,于是乎上报情况总是“形势一派大好而且越来越好”,乐得各方满意。
二是检查“宴收”。大凡工作都有安排、有检查、有验收。问题是,有些检查验收已失去其本义,不是以工作成效做结论,而是以招待档次定优劣,群众戏之为“有利就查,有宴就收”。随之,检查验收便成为某些人大吃大喝的契机,基层单位竞相附和,投其所好,惟恐招待不周引起“误解”。由此,公款吃喝久盛不衰,每遇年终更是达到高峰,一吃一喝之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三是摊派罚款。每到年终,正是某些部门摘“桃”的大好时机,纷纷把手伸向基层,伸向群众,集资、捐款名目繁多,而且都有堂而皇之的名义,令基层应接不暇,叫苦不迭。更有甚者,公然打着执法的旗号,却不依法办事,以钱代法,千方百计罚款“创收”。
四是公款送礼。有些人认定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也有的人,看准“礼”多人不怪,“礼”丰办事快。于是,生着法儿找送礼的借口,使送礼之风愈演愈烈,礼品的档次越来越高,小到烟酒副食、土特产品,大到有价证券和礼金,变换戏法送礼的门道不少。
当然,“年终综合症”还有其他症状。其病因多半是小集团或个人私欲在作祟,不仅违背党性原则,更有负群众的信任。根治此症,要抓住各级领导这个关键,坚决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带头廉洁自律,老老实实做人做官做事,营造出抵制不正之风的社会氛围。
(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