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部门应该从这场大雪的阶段测试中总结经验,在其后深冬的各项考验中不断纠出偏漏,改正错误。
飞雪临昆,天降祥瑞,2013年冬的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与祝福。从诸位小伙伴们的微信、微博晒图中可以读出,云南人民对于这场“十二月雪”的喜爱程度超过了天寒地冻带来的无奈,“瑞雪兆丰年”成为不少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期许。
片片雪花飞舞中,立交桥下的流浪者收到了不知名路人送来的雨伞,“春城精灵”红嘴鸥迎来了热心市民送上的“爱心鸥粮”,在漫天雪花中继续扫雪作业的环卫工人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劳动群体,微博里汇聚了阵阵嘘寒问暖的深情善意……源源不绝的冬日暖流,在雪中温暖人心。
然而,另一边,大雪让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陷入停滞,多架次进出港航班取消,滞留旅客一度达到8700多人;部分高速公路由于降雪、结冰等,让交通生命线陷入瘫痪;还有一些城镇、乡村的居民遭遇停水、停电,市政设施的罢工让人们一度陷入了便利生活受阻的困局……
四季如春的气候是上苍给予云南人民的极好馈赠,但或许正是在安逸闲适的氛围中,我们逐渐忽视了潜在的威胁。一场大雪,在测试人心温热的同时,也检验了那些冷冰冰的电杆、水管、路面、光纤等的耐受性能,检验了各种公共服务部门的应急响应是否迅捷,保障机制是否给力。
雪化之后,气温将逐渐升高,白皑皑的童话世界即将成为过去,人们又将步入正常的“云南式”冬日生活。然而,我们更多的公共服务部门却不能因此懈怠。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公共服务部门应该从这场大雪的阶段测试中总结经验,在其后深冬的各项考验中不断纠出偏漏,改正错误,用不断提升的应急保障机制、不断修葺完善的市政公共设施、不断整治疏通的“梗阻”环节、不断增强的公共服务意识投入“两节”的各项保障工作,为全省人民过上一个安全祥和幸福的佳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才是雪化之后,须实实在在落在手头的功课。
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