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和“减政”不能画等号,“放权”和“放任”也不可混为一谈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今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这一表述不仅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预示着在接下来的改革中,简政放权将成为政府改革的主旋律。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被列入全面深化改革15大任务之一。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简政放权,但真的要做好这篇文章实乃不易。如何将该放的权力放实、放好,如何将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在有效放权和高效监管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政放权要做到真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工作“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简政放权也要动真格,真刀真枪干一场,切忌搞表面放权背后握权,虚假应付那一套。要切实强化新闻媒体监督作用,使简政放权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真正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简政放权要做到善放。“简政”和“减政”不能画等号,“放权”和“放任”也不可混为一谈。对于自己部门应尽的职责需要恪尽职守地履行,切忌以简政放权作为不履行工作职能、推诿扯皮、等靠推脱的理由和借口。反之,简政放权后很多的审批权力得到下放,政府要由原来的重审批轻监管向精审批重监管转变,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到公共服务提升等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上,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薛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