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益辛—— 心中装着农民朋友
“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领农民增收致富?”一直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队总队长印益辛思考的“课题”。
去年2月到梁河县后,印益辛一个星期就跑遍了全县9个乡镇,半年内走访了全县62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到现在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县300多个自然村。“想要了解基层实情,知道群众困难,就必须踏踏实实深入基层,走进村寨、走进农户,和农民做朋友。”印益辛说。
在走访中,印益辛得知小厂乡铓古山自然村有种茶的传统,但因销路问题,加工茶叶的乡镇企业纷纷倒闭,茶叶成了茶农的“心病”。他驻村以后,积极与乡镇企业和茶农探讨出路。到今年底,以“铓古山云雾有机生态茶”为品牌的茶叶年加工销售6吨多,收入近30万元,铓古山村的茶产业又焕发出生机。同时,他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当地养殖业发展。这些举措,让当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40元提高到3020元。“要使农民脱贫致富,不仅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更要培育扶持本地企业。”印益辛说。
当得知九保乡的农副产品别具特色之后,印益辛积极与中粮集团、中农食园等大企业联系,将阿昌族的红米酒送到北京的餐桌上,香喷喷的鸡枞油走进昆明的素食店,而土鸡蛋和菜籽油也远销到广州等大城市。
看到梁河的特色农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印益辛又陷入了思考:“光靠项目建设是不够的,要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关键还得转变他们的观念。”印益辛在小厂乡、九保乡等乡镇各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力求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去年10月,他还从阿昌族村寨中选出能歌善舞的阿昌族妇女,组成“百灵鸟”合唱队,进京为十八大献唱。此外,印益辛还于今年4月组织15名铓古山村民去红河参加“开远道德大讲堂”的学习培训,参观开远市仁者村以及“云南省孝老爱亲示范村”发兴村,开拓村民们的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记者 刘祥元 张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