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辐射中心 > 正文
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合作如何展开?
      发布时间:2013-12-12 10:16:3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区域性经济怎样整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如何建设?近日,来自中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7个国家的50多位官员、学者在昆凝聚共识——

2013年是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关系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成功举办;中印、中巴实现了同年内两国元首互访;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式启动;经过多年的努力,与云南省密切相关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可以说,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合作驶入了“快车道”。随着中国面向印度洋地区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实施,云南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各国专家学者有这样的呼声:社科理论界有责任和义务推动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关系的发展,为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合作凝聚共识、化解分歧。

日前,由云南财经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共同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本次会议以“聚焦国际关系、共谋区域合作”为主题,力求通过研究当前印度洋地区区域合作的现状,进一步凝结区域合作共识。共有来自中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7个国家的50多位官员、学者参与讨论,智慧的碰撞、观点的交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走向整合是趋势

“十多年来,亚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表现出了亚洲经济的高度整合性,各国独立增长的状况,已经明显由区域间不断加强的经济整合趋势所取代。从东盟到东盟10+1、10+3、10+6,再到中日韩FTA谈判,以及RCEP,亚洲的整合趋势正在日益加强。”云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汪戎的话引起共鸣。他描绘了一个蓝图:持续将亚洲经济整合的趋势发展下去,实现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区域性经济整合,这将是亚洲各国的最大共同利益。

资深外交家、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建民说,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给世界带来了好处。亚洲各国虽然存在分歧,但合作仍是主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是这个区域的好消息,也是世界的好消息。

斯里兰卡驻伊拉克大使史密斯·纳卡德拉认为,东盟和南盟的出现,是亚洲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下一步就印度洋地区的合作,也应当成立相应的组织,形成交流合作机制,增进各国政治上的互信,为进一步合作创造条件。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提出,从西亚、东亚到东南亚有一个冲突的弧形带,这些地区的安全稳定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从西亚到南亚开始出现新的稳定因素——伊朗核问题得到第一阶段的转机;叙利亚冲突有所改善;印巴关系有望缓和,印度改善周边环境,中印合作走向积极,缅甸经济政治正在转型等。“从冲突弧形带转为合作弧形带,让战争的中心变成合作的中心,亚洲将有大的作为。”

孟中印缅是关键

在过去一年当中,中印关系取得长足进展。中印之间的高层交往是亮点,双方领导人先后有26次双边会面的机会,这个数字足以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说:“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同一年内实现互访,这是59年来的第一次,频繁度可见一斑。双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经贸合作,中印共建工业园区、公路铁路建设上也大有可为,而这其中,孟中印缅的合作就是很好的突破。”

观察家基金会研究员尤姆·克瑞尔兹说,孟中印缅合作可以推动孟加拉湾地区的发展,增进国家间的经济、政治的沟通联系。各国可以通过积极建立陆上的互联互通机制,促进贸易往来,促进各国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如自然灾害、贫困等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员文富德认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邻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该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为此,该地区国家都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都希望通过对话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研究”课题组副组长、昆明泛亚交通物流研究院院长刘金鑫在发言中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六大总体战略:互联互通战略、国际金融战略、机制制度战略、产业园区战略、减少贫困战略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发展路径是交通运输走廊—贸易物流走廊—经济合作走廊的发展路径。以交通运输为突破,以贸易物流为支撑,四国间形成合作机制保障,这一区域的发展活力将得到释放,其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影响印度洋的广大区域。”

记者 罗蓉婵/文 通讯员 饶世波/图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