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人大常委会机关—— “连心卡”构筑干群“连心桥”
“大叔,这是我们的‘干群连心卡’,上边有我的姓名、职务、电话,你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这是近日云龙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将“连心卡”送到人大机关挂钩村民手里的一幕,也是人大机关为密切干群关系,主动上门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在深入开展“三进、三实、三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干群心连心”教育实践活动中,云龙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推行“干群连心卡”,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挂钩村联系户,进农家门、听农家话、住农家屋、帮农家忙、解农家难,了解一线情况,发现苗头问题,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争当群众的代办员、联络员,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搭建连心桥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按照各委室的职责分工,把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内容制作成小卡片,分发到联系的群众手中,开展“干群连心活动”。群众有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随时打电话找相应对口联系的同志,对口联系的同志负责随时接听群众来电,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可以根据卡片背后的群众电话主动与帮扶群众联系,从而畅通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渠道,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知道该向谁反映,怎么才能把问题解决,在干群之间架设起了一座“连心桥”。
心贴心服务
云龙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从2012年起,挂钩联系功果桥镇山西村。因功果桥电站建设移民工作和澜沧江左岸公路建设引发安置补偿标准等原因,村里曾发生过移民群体性堵路堵工事件,造成正常施工难以进行。针对该村存在的问题,机关多次深入该村开展“干部群众面对面”和“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及时解决了一些遗留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群众借助“干群连心卡”,经对口联系的同志与有关部门协调后,一些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很多得到了有效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对口联系同志耐心细致的解释下,广大群众也能够理解,从而有效减少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和谐。
广大干部职工在努力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也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特别是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等工作中,进一步增强了理解和运用政策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妥善处置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实打实解困
今年5岁的赵雄是山西村牛头箐村民小组赵仕龙的儿子。2012年1月份他和爷爷在火塘边烤火时,火塘里的火引燃了他的羽绒服,造成了右手和面部的重度烧伤,需要巨额的医疗费进行多次植皮手术。小赵雄的伤情牵动着县人大常委会干部的心,继去年机关内部捐款5200元后,常委会还积极协调民政、扶贫等部门为小赵雄争取补助资金6000多元。今年6月,机关办公室又组织人员再次看望小赵雄并送去了慰问金。
近两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在履行职责的首位,在帮扶解困的同时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实施村中心校教学楼等多个项目建设。目前,村委会办公楼改扩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彝族村民小组议事点建设于6月中旬验收结束,桃子坪村组公路建设已进入整改和验收阶段,中心校教学楼建设9月份全面完工投入使用。今年,机关又新争取到10万元用于下甫甸村民小组江边安全围栏和道路硬化,争取到30多万元用于牛窖村民小组左右两条农灌沟的建设项目,投资3万元进行文化宣传墙建设……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让山西村群众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
(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