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文体 > 正文
昆明市五华区助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3-11-22 15:36:2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文化五华 不负春风 ——昆明市五华区助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

走进昆明市五华区,传统与新锐交融的独特城市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边是青瓦橙墙的云南陆军讲武堂,那边是人头攒动全省最繁华的南屏步行街……

品读五华,悠远的历史文脉和风生水起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这头是云南近现代史重要史迹星罗棋布的翠湖片区,那头是引领全省时尚风潮的昆都和顺城王府井……

文脉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和潜在竞争力的核心。延续历史文脉,鉴往知来,使得五华区的城市文化品位卓然出众,并能在昆明建设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中不断迈开新步。

留住城市记忆

让历史遗存“活起来”

漫步五华,文化与城市、历史与未来,魂梦相依、根脉相连。

五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老城区、核心区,是昆明的传统文化区,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规划工作,把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凸显五华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方能把五华建设成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品质卓越的美好家园。”这是五华人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走向作出的回答。

纵观五华,重量级文物占比居昆明首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8项,占昆明市总量的15%,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占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8%。辖区内有20家博物馆,级别之高、规模之大,排云南首位。

而五华区内的3大历史街区,原汁原味留存老昆明珍贵记忆。文明街历史街区,地处主城核心区中心地带,元代前后形成,文庙、抗战胜利纪念堂、聂耳故居、福林堂、福春恒商号旧址等均在其中;翠湖片区,有“昆明之眼”美誉,集中了昆明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9处,名人故旧居6处,分布着昆明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朱德故居享誉海内外,29年来,每年冬季远在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都远飞万里来昆明越冬,形成了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的文化景观特色;南强街历史片区于魏晋南北朝期间由于滇池水位不断下降而显露出来,元代是中庆城(昆明)内的西北部分,明代建设砖城时城市北移,永乐年内成为城外练兵习武的校场,抗战时期有中央银行等48家金融机构入驻。

翠湖公园、圆通山动物园、筇竹寺、圆通寺、铁峰庵等市民公园和名胜古迹如珍珠般镶嵌在五华大地。自2005年来,五华先后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13项,现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

名校云集,又是五华另一文化优势。我省顶尖高校总部均在五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更数不胜数。

紧跟时代潮流,创意产业在五华方兴未艾。“金鼎1919文化艺术高地”已吸引33家创意机构入驻;创意胶囊工作室——“创客矩阵”文产项目势头正旺,区内企业投资4500万元拍摄的40集电视剧《又见白娘子》已制作完成。

“聚春城山水灵气,汇名城文化精粹。”这,成为五华的美誉。“历史文脉不能割裂”这句话,不仅常挂在五华区区级领导和文化部门人士嘴上,并持续付诸于维系历史文脉的行动中。

延续历史文脉

激活文化传承动力

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为此,五华区坚持规划先行,理清历史脉络,把握空间布局,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工作,坚持项目带动,保障资金投入。

早在1984年,五华区就成立了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这是昆明市县区中最早成立的文管会。多年来,五华区为保护文物、开发文化项目、建设旅游景区景点,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10年至2013年仅用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事业的本级财政拨款就达8133万元。历届五华区委、区政府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工作,由此可见一斑。

更难得的是,五华区不就保护而保护,而以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五华素有“文化区”的美誉,文化意识深深植根于五华人心中。在修建五华2号路时,原定线路与闻一多、华罗庚旧居保护冲突,区里果断决策——城市道路建设为文化让路,改线绕行。路弯了近70米,增加投资3000多万元。为再现明代“滇阳六景”之一的莲花池美景,2008年以来,五华区先后投入8.2亿元,迁企业、搬居民,打造出一个占地81.7亩,集园林山水、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此项目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重现“百年翠湖”,擦亮“春城之眼”,五华区于2012年实施了翠湖片区景观提升和环境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经过修旧如旧,翠湖八景之一的“秋窗夜月”在提升中得以恢复,彰显了昆明的历史文化厚度。

如何激活文化传承动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五华人按照“文商互动、文旅相彰、文科相促、文教相融、文体相兼”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摸索出了5种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把文化产业与都市经济、旧城街区改造、老旧厂房仓库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相融合,分类指导,错位发展,打造了“昆明老街”、“金鼎1919文化艺术高地”、“同景108”创意产业园等一批省、市重点文产项目。

五华人为文化事业发展所付出的辛劳,写在一组组数据中:2011年5月免费开放的聂耳故居纪念馆,两年多来已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2012年,参观讲武堂的游客达61万人次,参观西南联大纪念馆的游客达15.7万人次;翠湖公园每年入园人数超过百万。今年头9个月,全区接待游客94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6.45%;旅游总收入89.18亿元,同比增长17.23%,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

目前,全区已有1616家文化产业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12年跃升至56亿元,净增16.5亿元,今年势头更旺。

打造春城核心品质区

绽放“文化五华”独特魅力

“把昆明打造成个性之城、特色之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这是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对昆明建设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五华区作为昆明最具人文历史传承魅力的核心区,在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中五华有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五华区委书记金幼和说。

9月26日,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等一系列行动纲领。文件下发13天后,五华区就提出了长达20页的《关于全力推进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实施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在方案中响亮地提出:在五华区突出构建中国春城的核心品质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承载区、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先行示范区、西南开放城市的窗口展示区,高标准塑造主城核心区品牌形象,把五华区建设成为个性鲜明、底蕴深厚、品质卓越、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成为最有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安全感的宜居宜业新都市中心区,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核心载体。

面对“建设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这一更高的要求,五华区迅速确定了4大抓手:构建中国春城的核心品质区,将更加优化和完善城市分区规划,明确“一核四片一区”产业空间格局,有序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承载区,将更加注重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商旅文化互动发展,快速深化“人文五华”建设;打造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先行示范区,必须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构建西南开放城市的窗口展示区,将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扩大国内经贸往来。

对历史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发展高度负责。这种态度,让五华文化魅力无限、发展动力不竭。

记者 和光亚 龙舟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