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文体 > 正文
万里: 让人闻“音”识云南
      发布时间:2013-12-02 16:43:3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文艺滇军风采录

“对云南人而言,唱歌、跳舞不仅仅是娱乐,而且是一种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分不开的生活习惯,入世跟着音乐来,往生带着音乐走,音乐是云南人的命。”

而把这些流淌在民间、流淌于生活中的音符采撷来,艺术化地呈现于乐坛,让人闻“音”识云南,则是作曲家万里的梦想和执着追求的目标。

20多年来,从《山童》《高原女人》《一窝雀》《打秧鼓》等歌曲到《阿诗玛》《青铜魂》《郑和与海》等多部大型舞剧、歌剧、音乐剧的音乐,万里如同高妙的大厨把云南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出神入化地融合、为世人奉上了一道道有着纯正云南味道的音乐盛宴,为民族音乐注入了云南神韵。

受父母的影响,万里从小就迷上音乐。1969年,14岁的万里下乡到了思茅当农民,与当地百姓同劳作、同生活。当地人劳作时歌唱、婚丧嫁娶时也歌唱,在民间歌海的浸润中,美妙的旋律时时萦绕于脑际哼唱于口中,在姐姐的帮助下,万里走上了自学作曲之路。也正是这十多年的乡村生活,让万里痴迷上了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懂得了云南音乐的根在民间,没有生活,永远写不出音乐的神韵。

为了收集更多的民族音乐素材,万里会时常背上一壶酒翻山越岭去寻找民间歌手,与他们围坐在火塘边,一口酒一曲歌,你一曲我一曲地唱到半夜,同歌同醉结下深厚的情谊。而且每次创作时,万里还会再次深入到音乐素材的流行地汲取养分、感受生活,他说:“在创作中,感情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深入到你所要描写的生活场景中去,只是看看资料、听听音响,写出来的作品可能就会没有感情、没有味道、没有特点、没有根基。”

为创作云南队参加央视青歌赛的参赛歌曲,他专门到红河、楚雄、大理、怒江等地采风,在这些地方,他获得了养分,找到了灵感,创作了《一窝雀》《高原女人》《打秧鼓》《怒江大小调》《踩着云》《三根葱》等一批参赛歌曲。这批云南风格的作品被云南歌手在青歌赛的舞台上完美呈现,广受好评,夺金摘银,其中,《一窝雀》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这个作品中,万里从建水民间音乐素材中找出最有特色的音调,大胆采用美声演唱的方法进行创作,将很民间的旋律用西洋美声来演绎,走出一条美声民族化的道路。

创新也是万里在作品创作中遵循的一条准则。他说:“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造,才能让民间音乐不断往前走。” 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云南组织创作了首部音乐剧《郑和与海》,万里担纲作曲,他大胆进行全新尝试,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爵士、蓝调、说唱等世界流行音乐进行杂糅,音乐气势恢弘,多种风格的音乐元素充分展示了云南和南亚、东南亚历史文化及民族风情的丰富多彩。

2009年,万里与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合作打造了《云南的响声》,把来自云南民间的数百种乐器搬到了舞台上。万里说:“我好像踏上了一条新路,异常兴奋。”

虫鸣鸟叫,风吹草动,落花流水,电闪雷鸣,天地万物发出的声音;锄头、钉耙,水车、石磨,人们生活劳作发出的声音,婴儿在母亲肚子里那种神秘的生命之音。万里像蜜蜂一样把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种种响声配成音乐,让人感受到天、地、人、神之间的和合之美。

(记者 杨燕)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