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措施”支持特色农业
【农信目标】2014-2016年,力争全省农信社支持高原特色农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速达到20%以上;力争每年将新增信贷规模的25%用于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力争每年信贷投放资金不低于100亿元,到2016年末高原特色农业贷款余额达900亿元。
云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在云南,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60%的创汇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
“从明年起的未来3年,高原特色农业贷款将每年增加100亿元,重点支持15类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在授信额度内,高原农业特色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已经下放到县。”万仁礼表示,农业仍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最薄弱、最需要扶持和加快发展的产业。针对我省农业现状,省联社结合全省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了《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6大举措着力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一是锁定营销目标,重点支持15类特色农业发展。紧扣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粮食、烟草、蔗糖、茶叶、咖啡、橡胶、果类、蔬菜、畜牧、桑蚕、花卉园艺、生物制药、淡水渔业、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15个特色优势产业,将从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资金支持等方面,把核心资源向关系全省“三农”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优势产业倾斜。同时,按照国家信贷政策导向要求,严格控制“两高一剩”产业等贷款,努力盘活存量贷款,优化增量贷款结构,确保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三农”及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舞动龙头带动农户,培育新型农业成长。农信社将采取“基地+农户+企业”方式,加大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支持力度,带动农户走产品化、集团化、市场化之路;同时,支持建设一批精品农业庄园和标准化示范区、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开展评级授信,解决特色农业发展融资瓶颈。全省各地农信社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优势,深入特色农业企业调研,全面了解掌握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和金融服务需求,对企业开展评级授信,让企业能够在最高授信额度内得到及时、有力的资金支持,实现“一次授信,分次使用,随用随贷”,为企业提供及时、高效、快捷的融资和其它配套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是争取信贷规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联社将进一步加强与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等部门沟通汇报,积极争取给予信贷规模优先安排的政策支持,扩大全省信贷规模总量,破解支持高原特色农业信贷规模不足的难题。年内,省联社力争对高原特色农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以上,年末余额达到500亿元。
五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信贷方式,推广农村房屋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三权”抵押贷款,努力扩大贷款抵押担保范围,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金融的多样化需求。
六是建立专项统计监测制度,全面监测业务增长及风险情况。省农村信用社将建立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专项统计制度,对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及金额500万元以上的个人贷款建立客户明细台账,按季将监测情况反馈至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管理。
未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完善支持高原特色农业的各项工作措施,优化整合信贷规模资源,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为全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