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云南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全省208家民企年度营收过亿元,年度营收总额破2000亿元;资产总额达2696亿元,同比增加1217亿元;182家企业实现盈利,盈利率87.5%,同比下降6.56%,请看—— “亿元”民企发展喜与忧
核心阅读
近日,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发布了2013年云南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该报告由省工商联组织16个州市工商联、20个省级异地商会、7个省级行业商会,按照自愿参加、自主填报、工商联审核的原则,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省年度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并基于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组织撰写了《2012年度云南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2年全省共有208家民营企业的年度营业收入过亿元,同比增加107家;年度营业收入总额达2009.78亿元,同比增加804.43亿元,户均9.66亿元。其中,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303亿元荣登榜首,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138亿元和98亿元位列第二、第三位。
喜 资产总额增1217亿元 忧 发展不平衡仍然突出
2012年,全省上规模民企资产总额达2696亿元,同比增加1217亿元,户均12.96亿元。从资产规模的分布看,2012年首次有资产总额突破200亿元的企业,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达512.94亿元,俊发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292.13亿元,分列第一、二位。
从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看,全省共有6家民营企业入围,分别是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深(集团)有限公司。入围企业同比增加2家,在全国排名第17位、西部地区排名第4位,首次有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百强。
从区域分布看,全省各州市均有企业上榜,但发展仍不平衡。昆明市、曲靖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总数达101家,两市占比高达48.56%,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理州、保山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增幅较大,分别增加27家、15家,占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总数的比例分别提高11.54和6.74个百分点。
从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两项指标来看,昆明市占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总额的比例均过半,分别高达55.54%、56.54%。曲靖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资产规模占全省对应指标总额的比例均超过10%,分别达到11.76%、10.76%。
从产业结构看,一是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占企业总数的59.14%,但比重同比降低1.82%;二是第一产业发展加快占20.19%,比重同比上升4%;三是第三产业运行平稳,占总数的20.67%,比重同比降低2.19%。
2012年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涉及10个行业,近半数企业集中于制造业,数量达107家、占比51.44%;采矿业企业占所有企业数量的14.9%;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综合业的企业数量均超过10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企业共有4家。
喜 吸纳就业人数增幅较大 忧 5因素致经营成本上升
2012年云南省上规模民营企业缴税总额持续上升,达97.82亿元,同比增加20.9亿元、增长27.19%;户均纳税4702.88万元,同比减少2911.95万元、降低38.24%。纳税规模上亿元的企业有17家,同比减少1家,其中俊发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9.74亿元、5.13亿元、5.02亿元位居纳税总额前三位。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正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每年新增大量的就业岗位。2012年云南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职工总数首次突破20万人,增长22.36%。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的企业有24家,同比减少4家。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三鑫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以员工数量11595人、10068人、6700人位居员工总数前三位。
调查显示,对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市场环境,其次是政策环境和内部环境,而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其中前五大制约因素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人才缺乏、资金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前五大影响因素与去年相同,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尚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民营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困难。
针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造成的经营困难,企业积极采取新技术、引进新设备等节能降耗多种措施,有效应对严峻的经营困境。同时,拓展新兴市场、减少中间环节等也成为民企应对成本上升采用的重要手段。
调查还显示,企业海外投资较少,国际化程度较低,海外市场开拓难度较大。电子商务开始起步,有35家企业开始使用电子商务(B2B、B2C)来进行销售,占比16.63%,但所占销售总额较低。同时,人才缺乏、资金短缺和技术能力差距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困难。
喜 新增投资持续加大 忧 民间投资阻力不小
2012年,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继续采取进入垄断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研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有效措施,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报告显示,2012年企业投资进一步加大,银行借贷仍是融资主渠道。有152家企业新增投资348.92亿元,分别同比增加67家、213.25亿元,占企业总数的73.08%;户均新增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43.75%。在新增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中,自有资金占比94.08%,银行借贷占65.13%,股权投资占7.89%,政府资助占8.55%,资本市场融资占3.95%,民间借贷占4.61%。投资方式主要以扩建和技术改造为主,从企业未来3年的发展模式看,主要是立足主业、延伸产业链和适度多元化。
在国家有关部门“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和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大量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垄断行业。2012年全省上规模民营企业中进入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有73家,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有15家,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的有26家,医疗、教育培训、社会福利事业的有18家,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的有25家,现代商业和物流领域的有25家,市政公用事业的有7家,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的有3家,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有23家,金融服务领域的有12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简化行政审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但调研数据显示,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尚未全面落实,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阻碍依旧较大,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仍然阻力不小,主要问题包括:政府各部门相关的配套措施滞后,存在行政性壁垒;政府有关部门观念未扭转,对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垄断行业的门槛较高等。
(记者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