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共同参与爱心接力
      发布时间:2013-12-05 15:41:1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背景

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深化三关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构建和谐社会”,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发出了公职人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经过多年推动,我省志愿服务已从活动化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话题

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自然灾害频发,志愿服务对我省构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更具现实意义。那么我省的志愿服务如何才能走得更稳健、更长远呢?

爱心感召 73万注册志愿者服务城乡

翠湖社区有一块党员志愿服务网络图格,上面志愿者的姓名、照片、职责、联系方式、服务事项一览无遗。这支由66名党员、团员和群众组成的“三亮一树立”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自身的法律、心理、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等专长,进楼入户开展多项为民服务活动。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发挥着良好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而他们仅只是在册的志愿者,还有一些附近单位的公职人员,虽然名字不在其中,但他们总是积极参与。多年来,这个居民结构复杂、人口密度高的老社区从未发生过大的社会矛盾,邻里相处和谐、环境洁净优美。

翠湖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是我省志愿服务事业为社会带来和谐幸福的一个缩影。

在暑期社会实践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中,我省大学生和党员、职工志愿者足迹遍及16个州市;在“靓春城·迎南博”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周中,百名骨干志愿者、千名展区志愿者、万名城市志愿者为这个城市传递温暖;在每年的传统节日,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深入养老机构、城中村、农村,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带去问候;在突发灾难面前,在保护云南生态环境活动中,处处活跃着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身影。

我省的志愿服务事业自1995年开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建立起11个州(市)级志愿者协会,1170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达到73万人。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西部大开发、赛会服务、防灾救灾、扶贫开发等领域,成为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创新理念 推动服务品牌化社会化项目化

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日、春节、端午、中秋,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总让人心生暖意。志愿者中,有的是已登记在册、数年如一日地帮助他人的“老”志愿者;有的是受爱心感召,加入到这个队伍的新军。志愿者队伍的日渐扩大,也给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一窝蜂的常规化活动正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从单纯的送爱心、送温暖的小行动,发展成为有主题、有重点的服务社会的大行动。我省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了品牌化、社会化、项目化运作等模式。

记者从团省委了解到,所谓品牌化运作,就是将重点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热点结合,以多项内涵深刻、生动形象的工作品牌为平台,凝聚志愿服务力量,服务社会需求。着力塑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贫济困、关爱农民工子女、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沪滇、独龙江扶贫接力计划、防灾救灾等志愿服务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开展进社区志愿为民服务活动等品牌,引领志愿者勇开文明风气之先,服务社区构建和谐社会。而社会化运作就是树立社会化运作观念,全面整合区域资源,积极与省内各大企业沟通协调,争取将志愿服务的公益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区域良性互动。项目化运作则是以志愿服务工作项目为载体,系统规划一段时期、一定领域的志愿服务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创新理念指导下,广大志愿者进商场、进会场、进市场、进超市、进企业、进景区,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群众拥护、社会认可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品牌。

云岭特色 公职人员身体力行带头参与

今年6月28日,丽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同时,我省结合云南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以及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16个省级关爱山川河流重点项目(全省每个州、市承担1个)、129个县级关爱山川河流重点项目(全省每个县承担1个),形成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四级生态文明建设网络,以此掀起社会各界志愿者积极投身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的热潮。

这是我省促进志愿服务长效化的一个案例。

为有效引导志愿服务活动,省第九次党代会以后,省文明办面向全社会积极倡导树立“学习雷锋、服务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主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云岭”志愿服务品牌来带动全社会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今年还组织了“靓春城·迎南博”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周、“文明传播行动”、“扮靓春城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传统节日期间,为空巢、失能、贫困、农村留守以及住养老机构老人、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生活照料和其他救助等;在每年“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儿童节”、“重阳节”、“国际志愿者日”等特殊时节,组织全省开展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都成为引导志愿服务合力长效发展的有效手段。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志愿者群体丰富且广大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为了在全社会营造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省委领导多次对加强志愿服务工作作出批示。

有人把志愿服务比做心香一瓣或浪花一朵,清丽脱俗,但是积瓣成花才更醉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全省的志愿者们正在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树立志愿服务理念,更好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记者 熊燕 杨富东)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