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青龙村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3-12-09 09:08:2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过去没有路,群众想发展生产难上加难;现在路通了,群众忙着发展特色产业。过去观念陈旧,群众只能“望天种田”;现在视野拓宽了,群众已是“看价种地”。

青龙村庄稼长势良好

禄丰县黑井镇青龙村下辖黄草岭、瓦雀、习里洒、踏禄、旋涡山苗村、青龙上村和下村、中邓、李长田9个村民小组,2012年以前7个组不通公路,唯一抵达村委会的一条土路要在山壁上绕27道弯。“青龙上村有640人,因为生产生活艰辛,大部分人家往外搬迁或外出务工,现在留村人口不足200人。”村干部介绍说。

去年开始,青龙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山还是那座山,箐还是那道箐,人还是那些人,可脚下的路不同了、使的力不同、收获不同、过的日子也不同。

摆脱贫困,从架桥修路开始

曾经:运一袋水泥到村里,运费相当于产品价

如今:卡车等在田地边,洋芋刚出土拉起就走

从黑井古镇顺江而下,靠右边的山岭从山脊一分两半,与高峰乡隔箐相望的叫东片区,植被相对较好;临龙川江的一半叫西片区,植被稀疏,青龙村就坐落在横跨东西片区的下游位置。

从西片区入村的路上,我们看到才修好的土路多处被山洪冲毁的痕迹,数吨重的石头裸露在箐里,旁边泥土全部被带进龙川江里冲走。陡峭的山壁上,只要有小片缓坡就坐落着一个村庄或几户人家,作物以包谷为主。

“2011年底,楚雄州政府办公室的干部进村调研,他们从东片区翻越山顶到了西片区,用了近一周走遍了青龙村的村村寨寨。正是那次随机调查让干部们深受触动。”村干部回忆着当时的情况。

踏禄村的农民说,他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攒了点钱搞基础设施,可每吨360元的水泥,运到村里的费用相当于产品价,每片砖4角钱,运到村成本价合1元,很多人家都承受不起;瓦雀村的农民说,他们的牲畜养肥在家里就是卖不出去,有时请人宰杀后背到脚下的阿南庄火车站,再倒腾到镇上,每公斤价比市场价便宜2至3元,卖点烤烟、包谷也是这么折腾,“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村民也就丧失了发展的信心。”

“必须尽快让群众走出贫困的‘黑井’,改变现状。”经过实地调研,干部们从众多不利因素中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东西片区即使山高坡陡,但气候好、土质好,只要改善基础设施,引导他们发展特色产业,不需太长时间就能扭转贫困的局面。

干部担责的一年多时间里,组织了群众最渴求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铺平了延伸至村委会的水泥路,修通了5个村的公路,最后两个村的4公里断头路也将于年底前完工;产业发展做到一村一策,养牛、养鸡、扶持牛干巴加工、小灶酒生产,大面积推广种植花椒、石榴、核桃、反季青蚕豆豌豆、红高粱、原种洋芋等。

采访当日,有几户农家正在收洋芋,苗族大嫂张秀花说,他们种植的原生洋芋每亩虽然只产4000公斤左右,但口感好、卖价高,过去拉不出去,今年地里装车就外运,收入比往年高多了。成群体态雍容的黄牛悠闲地在青草垄上嚼食,每头价值在万元以上。我们了解到,今年苗村推广种植优质包谷100亩,洋芋100亩,获得前所未有的好收成,还种植了100亩花椒,300亩核桃,长势普遍良好。“是干部把我们领上了奔小康的路,与往年相比,现在的日子算是飞腾了。” 张志新等几位农民一脸喜色。

从西片区瓦雀村翻越到东片区青龙村的土路,时而陡壁、时而缓坡。在垭口处,今年春季种下的400多亩花椒苗已经长到一尺高,隔箐相望的黄草岭村下沿,依山势开凿出了400多亩层层叠叠台地,如精心勾勒的素描线条,大气美观,100多眼小水窖布局其间,彻底改变了当地有史以来“望天种田”的历史。

黑井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镇党委副书记代纯志介绍说,为了突破当地农民种植水平不高、管理能力局限的问题,最适宜种植林果、魔芋、中草药的新开农田和林地拟采取流转承包方式经营,目前正与企业洽谈,农民领取地租、获得打工收入和红利,学到技术尝到甜头后自然向外延扩展。

发展致富,从转变观念开始

曾经:山里的好东西虽然多,却只“卖”名气不见产品

如今:年出栏牛1300头,万只山鸡的目标年底实现

杨宝中被群众推选为村干部好多年,可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去年夏季,为了拓宽村、组干部以及管理人员的视野,上级组织了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地方的党建和产业发展经验。“从离家那天开始,脑子就不松懈,看别人发展,心里急。”老杨说。

考察队伍每到一地,都会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别人的葡萄为什么能卖我们10倍的价?”、“其他山地里的花椒、核桃,几十辆卡车拉都拉不完,为什么我们的不够拉?”、“青龙山里的好东西多,为什么长期只‘卖’名气不见产品?”见识扭转了每个人看山难、看水愁的狭隘意识,更坚定了干部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产业布局雏形在路上形成、路上完善,更充实了黑井镇“一体两翼,层级递进”的规划。不久,青龙村大面积反季节豌豆生产项目实施,黑井、伏龙、三合等村委会结合古镇旅游优势,决定开辟400亩优质石榴等科技示范园,培强做大已经名声在外的禄丰梨醋产业。

青龙下村农民赵开银,离开村子若干年后,今年初举家返村,虽然时下还种包谷、烤烟,但他已经看到了祖辈生存的土地上蕴藏的巨大潜力,他说,养殖、种植都是自家的拿手活,基础条件改善了,不愁富裕不起来。

东片区箐头位置,有处数百米高的大瀑布跌水,当地人称滴水箐,以“滴水箐”命名的牛干巴远近有名,只是产量少。干部依据当地回民聚居、牛养得好的传统,组织牛干巴加工外销,去年底才开始尝试,仅村集体收入就有1.5万元。目前,村里正在开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冷库、牛干巴加工厂,畜禽养殖专业营销合作社应运而生,大批农户踊跃入社,存栏牛成倍增加。全村“年出栏牛1300头,万只山鸡的”目标将在年底实现。

在西片区的踏禄、瓦雀等村田间,成熟的高粱把山梁染成深红色。当地老乡有传统特酿品质地道小灶酒的家传,产品特受城里消费者欢迎。干部采取扶持发展而不包办的办法,分别在两村牵头建设“红高粱酒坊”,每个酒坊4眼灶、4个窖池,每天4户人家可轮流生产,保证卫生、质量的同时,数量也增加了。

“干部牵手示范,让贫困村走出了‘怪圈’,冲出了大山围困,黑井镇往前更好走。”黑井镇镇长崔亚兰的形容更贴切。

记者 李毅铭 通讯员 孟孚 文/图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