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素有“世界佤乡”、“天下茶仓”之称的临沧,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自古就是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内陆“黄金口岸”,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临沧工业园区作为临沧对外开放的缩影,改革措施扎实有力,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改革成效明显。通过多年不断创新和实践,构建起完备的经济运行管理体系、资本运作保障体系和内部行政运行管理体系,探索出边疆工业园区集约资金搞建设、集成要素促发展的改革之路。
不等不靠 敢于先行先试
2004年以前,临沧工业园区还只是政府的一纸文件。临沧能不能建园区,怎样建设园区,建设什么样的园区?一系列陌生问题困扰着决策者和建设者。敢于吃螃蟹者先知螃蟹味,敢于先行先试者获得发展先机。园区建设者们不等不靠,勇于接受新挑战。
10年间,园区管委会在学习借鉴省外先进园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沧实际,先后建立和理顺了项目服务、财税征收、企业运行、规划、建设、土地、环保、工商、统计、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等经济运行服务体系;以国资公司为平台,构筑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土地开发为支撑、金融借贷为主体、社会游资为补充”的滚动发展资本运作保障体系;在原“四局一办”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管委会机构职能建设,相继设立了临沧市国土资源局工业园区分局、工业园区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以及园区创业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内部行政支撑体系,工业园区实现了“一窗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小机构、大服务”的运行发展格局,为园区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0年间,管委会一班人以改革创新的魄力和勇气,本着以发展为核心,以市场为杠杆,以创新为手段,以服务促改革的理念,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吸引五湖四海的企业家到园区落户建设。园区企业发展前10年,所缴地方税收50%返还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到标准化厂房投资创业的企业,前3年所缴纳的全部厂房租金及后两年所缴纳的租金50%返还企业用于促进企业发展。强化配套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建立了“园区班子成员挂钩企业责任制”、“项目建设蹲点跟踪联系协调服务制”和“投资项目否决报备制度”,形成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后跟踪性服务”的深层次服务模式,降低了企业成本、减少了审批环节、提升了服务效能。
勇于亮剑 以实干求发展
“先天不足不代表没有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要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更好的服务措施,更好的发展政策,投入新一轮改革发展洪流,提振园区发展动力和信念,实现园区健康、跨越发展。”临沧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徐家应认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发扬亮剑精神、保姆精神,以诚信树形象,以实干求发展,以服务为手段,不断提升园区经济发展软实力,园区将努力实现2015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2020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的奋斗目标”。
2013年,临沧工业园区预计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0.6亿元,比成立初的2.13亿元增长14.37倍,年均增长34.5%;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4.3亿元,比成立初的6551万元增长21.83倍,年均增长40.86%;预计实现全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1亿元,比成立初的2.2亿元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32.71%。
踏上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临沧工业园区有志站立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前沿窗口,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把改革红利普惠临沧人民。
姜定才 李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