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劲松
向问题“叫板”,群众才会“叫好”。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群众看得最明白、心中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遮掩不住、隐瞒不了。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把自己摆进去,真正从思想上触及灵魂,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四风”,以党章为镜,多照照,多想想,不讳疾忌医、不遮遮掩掩,打消怕掉面子、怕伤和气、怕丢选票的顾虑,敢于动真碰硬、交锋较真。
要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原汁原味地听取群众的心声和意见,认真查摆个人、班子和本地区本部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查摆自身问题、寻找差距中认清自我,在找准存在问题、认清自我中接受教育、获得提高。
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涉及的问题将更加敏感,矛盾将更加尖锐。必须真抓实干,切实解决问题,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问题整改,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实际成效。
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并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实际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率先垂范。要勇于到经济落后、问题突出、矛盾集中的地方去,不怕被问题“粘”上,不怕给自己增添麻烦。
要抓好“基层一线”这个群众工作的重点,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要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坚持到一线去接地气、知民情、找问题,将基层一线作为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主阵地。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群众工作最基础的单元,也是我们党最接近群众的组织。要继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服务体系,配强服务班子,建强服务队伍,完善考评标准,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载体,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供“适销对路”的服务,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历史一再证明,只有根植于群众幸福的改革发展才是最健康的,只有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才能把改进作风落到实处。
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重视民生、改善民生。要紧紧扭住扶贫开发这个“第一民生工程”,优先解决贫困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迫切问题,推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实现质的飞跃,逐步缩小发展差距、改变贫困面貌。
要始终站在群众利益的立场上想问题、谋发展、作决策、抓落实,制定出台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民生支出比重,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社保安民,积极推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着力实施惠民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者系中共曲靖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