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莫让滇池湿地再受伤
      发布时间:2014-07-15 11:40:4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话题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跟森林、海洋并行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随着滇池湿地恢复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逾5万亩的湿地不仅成为保护滇池的一道生态屏障,还为市民提供了生态休闲场所。然而,相继开放的湿地公园在备受市民喜爱的同时,也因挡不住市民的热情而“受伤”,各种不文明行为影响了湿地生态保护。

声音

“云南湿地大多地处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遭受破坏。”“现在即便收费,也要控制入园人数。”“湿地不是公园,前者注重生态,后者重在休闲。”

记者目击 滇池周边湿地受伤

在一个小长假里,滇池周边湿地公园成为很多市民的休闲场所。记者沿环湖路行驶,刚到宝丰湿地公园入口,就被工作人员拦下,“这里已经爆满,一辆车都停不下,你还是到旁边的湿地公园吧。”短短几分钟时间,陆续有3辆车到入口处,无一例外地被拒绝进入。

而在平时,记者也曾驱车前往该公园,刚到入口处就有人员指引记者把车开进停车场。“我可以把车开进公园里面吗?”记者问。“按照要求,里面禁止驶入机动车辆。”守门的师傅说。然而,记者观察发现,尽管停车场还空有很多车位,但还是有车辆被放行,并直接进入湿地公园。记者走在入园大道上,看到地上标有步行了多少米的提示,说明该路段是步行道,但还是有5辆车停放路边。按照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湿地范围内禁止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超标废水,禁止制造噪音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我不知道还有这种规定,可也没有人管啊!”一位姓马的司机说。记者继续前行,在供游客休息的长凳旁,发现游客留下的食品垃圾和满地的瓜子壳,还有被损毁的提示牌。

宝丰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所说的旁边,是指与之相邻的海东湿地公园,连接两个湿地的环湖路人行道上拥挤不堪,小商小贩兜售各式小吃和一些儿童玩具。“平常不来这里,节假日人多才有生意。”一位卖烧烤的摊贩告诉记者,为了节省5元的停车费,有的人直接把车停放在环湖路边,“人多、车多,看起来也就热闹多了,生意也好做多了。”摊贩们的生意好了,同时垃圾也多了起来。一位环卫阿姨坐在花台边,无奈地看着人来人往的湿地入口,“太阳大、垃圾多,太累了。”环卫阿姨说,自己只负责环湖路清洁工作,吹进湿地的垃圾不管,“刚扫过,回头一看又有,等下午人少了再打扫。”

湿地入口有烧烤摊,湿地里有家庭烧烤。在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10余人忙碌着,有的搭帐篷,有的装烧烤架,有的整理食物,纸箱、塑料袋、饮料瓶随意摆放在地上。草地上的帐篷一个又一个,游客三五成群,围坐一起吃着带入湿地的食物。草丛中、水塘边,垃圾随处可见。今年62岁的杨建国是一名骑行爱好者,“退休后没事儿,就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他说,喜欢到滇池周边的湿地公园拍照,“这是拍照的好时节,但与美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园内部的雕像被肆意破坏,随地大小便现象突出,一些游客还随手乱扔垃圾,湿地很受伤。”

市民心声 误以为是免费公园

不就是个免费公园吗?在一些市民眼里,湿地和其他公园没什么不一样,有市民称,除了没有厕所和管理人员,比其他公园自由开放。

“还没放假,家人就商量去哪儿?”市民高建斌说,五一小长假带着老人孩子到昆明以外的县城旅游,虽然节约了过路费,但吃住行都遇到困难,而且一些景点是人看人,看不到景,老人意见很大,“还不如在家舒服些。”端午小长假,高先生不想再远游,可知道的景点又没有吸引力,于是在微信朋友圈求助。“排除昆明城区以外的地方,很多朋友都提到了滇池周边的湿地公园。”高先生称,听从朋友建议,到湿地一看,“环境太好了,比一般公园好玩,有花有水空气好,还可以全家出动来野餐,老人高兴、孩子开心。”

市民蔡女士与高先生第一次到湿地公园感受不同,她认为湿地就是一个“免费超级大公园”。因此,蔡女士只要周末有时间,都会和家人一起,带着帐篷、吊床和食物,在湿地玩耍一天。“小桥流水,风吹鸟鸣,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四季景色各异,比那些收费的公园还有特点。”

除了免费的湿地公园,也有收费的。在五甲塘湿地公园入口,保安看见记者一个人后说,“门票30元,停车费5元,一共35元。”作为昆明市第一个湿地公园,“以前免费开放过几天”。据了解,该公园曾经是一片乱糟糟的滩涂,经过生态治理后,成为我省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最大一块湿地,面积达1300多亩,相当于4个翠湖公园大小。由于进园人数太多,加之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使湿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现在即便收费,也要控制入园人数。”采访中,有市民称,比翠湖公园大就要收费,还不就是一个公园,门票还那么贵。

在滇池周边湿地公园,记者以“湿地是不是公园”为题,采访了10位市民,逾5位认为湿地就是公园,“不然为何称为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拍结婚照的杨小姐说:“湿地公园里拥有自然美景,小路栈道,垂柳绿草,不时可看到鲜花点缀其中,天然灵动的景致吸引着很多新人来拍照。”

专家建议 市民需且游且珍惜

“湿地不是公园,前者注重生态,后者重在休闲。”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肖雪冰告诉记者,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云南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在全球湿地生态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还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特别是高原沼泽、沼泽化草甸,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态价值。“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游客误把湿地当公园,不明白云南湿地大多地处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遭受破坏。”

肖雪冰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全省主要湿地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联合调研,发现市民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普遍存在“湿地盲”现象,湿地概念理解不清。二是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三是湿地资源遭到不合理利用甚至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对有些市民来说,对湿地概念比较模糊,还需要长时间科普积累。”肖雪冰认为,如何让市民了解湿地、学会保护湿地,还需要做很多关于湿地的宣传教育活动。

据了解,如果从功能上进行划分,湿地公园一般分为核心保护区、自然观察区和旅游休闲区。核心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最集中的区域,这个区域是不允许人进去的。自然观察区是人们观察、了解、拍摄野生动植物的场所。旅游休闲区才是人们休闲的地方。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田昆称,滇池周边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生态景点,更是滇池流域的一项截污工程,通过湿地的净化和过滤,对入滇池河道水质是一道自然屏障,对于改善滇池环湖生态,维护湖滨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湿地公园仅考虑景观,忽视屏障功能,将非常可惜。”有关专家表示,既要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又要满足市民对“公园”休闲的要求,寻求两者之间平衡点并不容易,市民进入湿地后,需强化环保意识,且游且珍惜。

记者 张帆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