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朱法飞:体察并举知民情
      发布时间:2014-11-06 09:48:5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了解民情不能仅仅浮在面上,这要求领导干部要开动脑筋、沉下心来,真正走进群众心里,体会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民情?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善于体察社情民意,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体察民情之“体”,就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真了解和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要了解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情况,就必须亲力亲为,努力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和直接信息。对于了解民情来说也是如此。时下有的领导干部恰恰不注意这一点,不大愿意走进实际、走进基层,而是习惯于通过看材料或听汇报。这种做法固然省时省力,但不易获得原汁原味的感受。要避免这些问题,就必须迈开双腿、扑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村舍民居中走一道、住一段,亲身体验一下群众的工作生活,了解群众的疾苦冷暖。

是不是到了基层、见了群众,就能够了解到民情呢?也不尽然。如果下基层时行程太匆忙,来去一阵风;如果见群众时敷衍应付,场面上的话说得多,掏心窝子的话说得少,那么对民情的了解仍然不会全面。了解民情不能仅仅浮在面上,这要求领导干部要开动脑筋、沉下心来,真正走到群众身边,体会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换言之,就是要在“体”的基础上进行“察”。

察者,细看、详审之谓也。正如《新书·道术》中所言:“纤微皆审谓之察。”体察民情之“察”,就是仔细观察和体会群众的内心思想情绪。这种“察”,戒之在粗、要之在细,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民情具体而丰富,既表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又深藏于群众的内心思想情绪里。外在的情况易于了解,内在的情绪不易把握。要“察”准“察”透民情,就必须有“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的胸怀,仔细观察和体会群众的喜怒哀乐,并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当然,对民情的“体”和“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意,有效推进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雷蕴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