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深入基层应做到“五多五少”
      发布时间:2014-01-10 10:39:3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周民东

真正把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变成增强党性、改造思想、提高素质和提升执政能力的生动实践

基层连接党心与民心,基层聚集智慧与力量。领导干部只有走出机关大门,入厂矿、进企业、下社区,走近生产、工作一线,走进老百姓的家门 ,才能真正了解民间真实情况,看到百姓疾苦,发现问题,使决策更符合实际,更加贴近民意、顺应民心。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应做到“五多五少”,真正把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变成增强党性、改造思想、提高素质和提升执政能力的生动实践。

多看难点,少看亮点。当前,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习惯于按照事先设定的线路,只看精心打造的亮点,很少真正深入矛盾多、问题多的地方,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基层工作点多面广,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领导干部每次下基层必须突出1-2个主题,有所侧重,多看难点,少看亮点,明确去哪些地方、了解什么问题、该怎样了解,才能确保发现问题症结,找到矛盾的解决之道。

多听实话,少听好话。一些领导下基层只喜欢听好话,一些基层干部介绍情况、汇报工作报喜不报忧。如果领导干部经常被“好话”包围,就会飘飘然,堵塞实话通道,使自己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基层而言,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之中存在诸多的诉求与期盼,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摆脱“报喜不报忧”的思想束缚,多听实话,少听好话,善于观察、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为所盼,力求在真正的“民间”倾听真正的“民意”,在真正的“基层”摸到真正的“民情”,在了解“小问题”中摸清“大问题”,使社情民意了然于心,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多做调查,少做视察。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隔着玻璃,坐着轮子转”,违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疏远了干群关系。相对调查而言,视察的基层单位、访问对象一般由下级选定,可能会出现内部圈定、事先准备,从而导致报喜不报忧,很难听到真实情况。要切实改进作风和方法,多做调查,少做视察,不搞层层陪同,不搞前呼后拥,不搞迎来送往,以踏踏实实的调研方式,在深入基层中了解基层、了解民意,了解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多走岔道,少走大道。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搞“有准备”的调查研究,调研组还没有下去,基层忙着讨论接待方案,忙着研究参观线路,忙着准备汇报材料,调研组所看到、听到的,都是精心准备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这种调研不仅发现不了问题,得不到真实情况,而且对于科学决策、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任何帮助,甚至误导决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自定时间、自定路线、自选地点,不按基层设定的路线考察,多走岔道,少走大道,多看“没有准备的地方”,多到田间地头、市民广场、菜市场、信访接待室、车站、医院等地方,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真切感知、感受、感觉、感想群众的酸甜苦辣和所思所盼。

多讲问题,少讲成绩。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多讲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问题。只有把矛盾和问题找准、找全,才能增强预见性,善于抓住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一些基层和部门在汇报总结工作时,对取得的成绩夸夸其谈,浓墨重彩,对存在的问题一笔带过,轻描淡写。这种现象,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只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少讲成绩、多讲问题,才能掌握到最真实、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问题求解找到钥匙,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

(作者单位: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