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发布时间:2014-03-05 11:59:0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时代的发展中,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涵不断丰富,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需要。时至今日,在改革发展的大浪潮中,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物质发展日新月异,努力提升社会道德和文明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更加彰显出信仰的力量与价值。我们要纪念的不只是一个日子,更是一种精神,而践行就是最好的纪念。

做点好事不难

刘晓颖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一句关于学习雷锋的名言。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把“一辈子做好事”视为畏途的同时,也将“做点好事并不难”逐出了自己的心。

这样的现象固然可以归咎于市场经济下的逐利心态,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惯性思维也难辞其咎。一直以来,我们对好人好事习惯于典型引路、深刻挖掘意义,以致形成“高大上”的固定模式,给人一种“凡做好事必然要付出很多,凡当好人一定要抛家舍业”的印象,似乎没有汗水、泪水的事迹会显得苍白。

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它人为抬高了道德门槛,将凡人心境、日常作为拒之门外。“小人物”没有灿若日月的光芒,却如亿万颗熠熠的星星用自己的微光将夜空点亮。不管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学习雷锋,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有“感动中国”“最美××”的火车头牵引,还需要后面各节车厢衔接起来同步向前。

源于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就是连接点。在快餐店、食堂吃完饭后,将餐盘放到回收台上;在按劳付酬的同时,对进城务工者说一声感谢;对前来问路的陌生人报以友善……一件极微小的事情就可能在对方心中留下难忘的感动。做点好事不难,不是难以企及的“高大上”。

今日的精神文明建设行进于一片新天地,能否充分激发社会参与热情是学习雷锋活动永葆活力的关键。“若要行远,必先修其近;若要登高,必先修其低。”也许我们该先从“做点好事并不难”的层面入手,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精神鼓励,为好人好事的产生、存在和不断涌现提供可触摸、能实现,有坚持的道路,让人人都能做好事、愿做好事,进而提升到“一辈子做好事”的更高层面。

找回心中信仰

朱婧

作为榜样,雷锋身上有历史的印记,雷锋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诠释。有人说,在70年代,雷锋精神透射出的是爱憎分明不忘本,在80年代,学习雷锋精神学习的是一种钉子精神,在90年代,雷锋精神是爱岗敬业。在新的时代背景,雷锋精神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每个公民的道德模范样本。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丰裕。我们步入了一个强调个性与自主权的时代,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更为多元,我们有了更多对事物的选择、对职业的选择,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的洪流也冲破了一些人的道德底线,凡事只求利己的私欲不断膨胀,腐蚀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信仰崩塌,人心不古。从现实来看,我们强调什么,往往证明我们缺失什么,今天我们提雷锋精神,怀念那个时代,也折射出现代人精神的荒芜与信仰的迷失。

学习雷锋精神,不单单是学做好事,坚持做好事,更重要的是找到坚守的精神源头与动力,并将之涵养为一种信仰。信仰的迷茫既是个人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社会要面对的问题,找到个人的人生追求、价值准则,心灵才得以安顿,群体才有依托。

今天,雷锋精神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的道德坐标和各行各业的道德标准。学习雷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的人生课题,才能构建起自己的信仰大厦。当每个人从心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构建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和共识,实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重视制度设计

刘薇薇

从小,我们每个人就受到“雷锋精神”的价值熏陶,虽然大家在理念层面的理解不一定都相同,但“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只是,这样的精神内涵遇上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势必会产生冲撞——舍己为人,自己和家庭或会遭遇双重损失;无私奉献,自己也许会付出不小的经济成本……尤其是在当前大部分人均为理性经济人的条件下,若是要求大家不问回报、不理付出地去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可能接不了地气,难聚起人气。

所以,要让雷锋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特点,除了精神层面的宣传引领、凝聚共识之外,更需要进行制度层面的探索,让做善事、行善举的人们行有所得、行有所成。

曾经当选过“感动中国”人物的“滇池卫士”张正祥,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来守护滇池;“鞍钢雷锋”郭明义,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但家中一贫如洗……虽然,他们的个人境界会令他们不太在乎得失,但若是要发动更多的人来学习、效仿,或许“理性经济人”效应就会在大范围的人群身上体现出来。

古语有云:“人皆可以为尧舜”。在笔者看来,支撑每个普通人迸发出这样力量的,恰恰是制度环境。比如,我们有没有社会救助基金,专门为做了好事但却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帮助?是否有一套社保体系,为助人之后留下的身心残障接续买单?是否有明确的惩戒机制,让轻贱善心讹诈善举的行为受到处罚……英雄并非都不食人间烟火,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也是,做好制度设计,才能为人们注入信心,推动“雷锋精神”的践行持续下去,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与落实。

强化法治建设

谢建东

雷锋精神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今天,面临许多新情况,如何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成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今时代更好地学习雷锋,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超越时代限制的精神价值,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二是着眼于法治精神与制度建设,树立规则意识、底线思维,将自律、他律有机结合,提高崇德向善的境界。

精神境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道德滑坡的时代,学习雷锋仍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所倡导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雷锋的事迹里找到影子。

今天,我们学雷锋就是要学习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学习他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必须着力于提高精神境界、加强道德修养。

当然,还要警惕学雷锋出现的形式主义,即以道德评价代替法律制约。现代社会的有序运行需要道德引领,更需要法治规范。凡事推给道德,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与雷锋精神相背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仅需要明确什么是高尚,也需要清楚什么是不能触碰的底线。许多问题不仅是道德的问题,也应该是法律的问题,且应法律在先,道德在后,在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时候让位于法律。

强化法治观念,加强制度设计,应该是新形势下学习雷锋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