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发布时间:2014-05-15 12:12:1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编者按

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创造自由公平的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都能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活力的闸门正在开启

回溯“萝卜招聘”、炫富拼爹、网络审丑、公务员招考热等近年来的新闻,不难看到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现实针对性

刘晓颖

自由、平等,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这是一个形而上的话题,停留在脱离现实的清谈中;而对于另一部分人,面对种种不令人满意的社会现实,他们选择“不管”与“不信”。

记得去年10月,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众人从“公考热”开始讨论缺乏发展机会、上升通道的社会现象,其间我插了一句:“其实,十八大报告里对公平问题已经做出了安排。”好几个人都笑着摆手说:“那是文件里的话。”而实际上,没有一个人读过报告。

作为一个跑过几年时政、深入接触“体制”的媒体记者,我只能以自己工作中观察到的关于扩大党内民主的改进措施,关于人大委托社会第三方起草法规草案的探索以及审议现场对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的平衡等等,感性地解释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个词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报告原文是这样说的:“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权利公平,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有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机会公平,就是平等保障不同利益群体及未来社会成员的发展机会。而上述两者的实现,则是通过规则公平即法治手段予以保证。这三方面构成一个坚固的三角,支撑起社会成员“共享出彩机会”的广阔天地。

回溯“萝卜招聘”、炫富拼爹、网络审丑、公务员招考热等近年来的新闻,不难看到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现实针对性。如今,它已从十八大报告中走出来,不断落地、激起波澜:反对“四风”打虎拍蝇;精简政府审批事项,晒出“政府权力清单”;逐渐推广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群众反映强烈的高考制度;落实就近入学规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公考降温,聘任制公务员上岗;国九条出台,为民间资本增值渠道松绑;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

社会活力的闸门正在开启。但相比改革前30年的“破”,这更是一个“立新”的过程,需要筑牢社会共识、打牢物质基础,一砖一瓦地往上建。要想打开自己的发展空间,还真得改一改“老不信”的观念,每个人从思想和行动上多点担当精神,多消融一些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隔阂和阻力,为深化改革多添点正能量。

为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把群众路线践行到底,将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开辟道路

易晖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一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就是一部为国家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正确理解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的自由精神,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倡导的自由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自由。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明确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为了让思想冲破牢笼;不断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是为了不断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摆脱与人的本质背离的异化状态。

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决定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然而,每个人都是社会人,生活在与他人组成的共同体、联合体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只有社会进步了、自由了,才能造就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回顾改革开放初期,沿海经济特区掀起了思想解放和自由流动择业浪潮,特区里的打工社区仿佛革命导师笔下的“自由人联合体”。而今,特区已经没有更多特别的意义,因为我国很多地方都能像特区一样,为人群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仍要继续发扬当年特区敢试敢闯的自由精神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思想,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将缩短“农民”与“市民”,“东部人”与“西部人”的差距,让国民共享自由平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使人们对自由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理性。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尊重“游戏规则”,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才有全面的自由发展。市场竞争激烈而社会保障的“安全阀”破漏,会令人们“逃避自由”,宁愿做“温水青蛙”。对社会主义的自由神经过敏,压制批评禁锢思想,只会损害社会主义的声誉。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把群众路线践行到底,将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开辟道路。

用体制规则维护平等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达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谢建东

自由是有边界的,受制于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国家法律等因素,但它又极具伸缩性。人类社会的平等,依照逻辑来划分也不外乎起点、过程、结果三种,三者之中唯有过程,或说规则的平等执行可以保证也必须保证。

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不仅是哲学、政治学意义上,也是经济学,以及经济生活中所应该坚持的。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也可以有多个维度,这其中经济平等最为基础,舍此之外的平等都是欺人之谈。至于经济的平等,当然是规则的平等最为重要。具体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则表现为培育一个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对各市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进出自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放开非公经济市场准入,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已经和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甚至已经到了“无民不稳、无民不富、无民不活”的地步。但直到现在,由于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国企改革滞后,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引才难等问题严重,导致其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在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的厉以宁先生说:“(比起民营经济)其实我更关心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只有国有企业改革了、民营经济转型了,才能做到国企跟民企的双赢。”的确,在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不管是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红利都已经释放得差不多。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致力于市场内生动力的发掘,让国企与民企的活力能够一并释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其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抓手,这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利好。但如何混、混到什么程度,却还有待于具体的配套措施。在各种公开的论坛上,民营企业家们发出了普遍的担忧,即害怕混合之后话语权不保、民企国企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也需要更加公平地对待其他所有制经济形态。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的要求,不断发掘民营经济活力,实现各经济要素自由流通、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达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在协同发展中求均衡

人的城镇化应首先着力解决农民工的稳定就业问题,解决收入的不平等

朱婧

城镇化是中国缩小城乡差别的社会实践过程,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据统计,中国2012年的城镇人口已达7.1亿,城镇化率52.6%,但只有36.3%的户籍人口,16.3%的农民工主要消费仍然是在其家乡。这是当前城镇化出现的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问题,主要表现是出现了空城、“鬼城”,农民工收入不足以支撑其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等就业地的完整生活,其身份、待遇、权利与城市居民仍有明显差别。

去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将“新型城镇化”正式带入了规划和落实层面,并提出要着力加快实现人的城镇化,这不仅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兼顾效率与公平,也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与“平等”。

如何让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就业、教育、医疗等权利,一些观点认为应将户籍、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改革突破口,指出了城镇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成的。根据城乡一体化的现状调查显示,低工资收入和高生活成本才是农民工无法在城市正常生活的根本原因。虽然现在提出的农民工城镇化,有家乡城镇化和就业地城镇化两种主要方式,但难题也在于,有就业的地方房价和生活成本都很高,而物价低的地方少有就业机会。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人口流动将成为社会常态,人的城镇化应首先着力解决农民工的稳定就业问题,解决收入的不平等,让农民工均等享有市民福利。在就业方面,有些地方已讨论公务员岗位向农民工敞开,建议选拔一些有能力的优秀农民工做文职工作。纵然这只是讨论,但其彰显的公平理念无疑将为农民工提供更多自由竞争的机会。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有赖于制度设计和创新提供的有力保障,更在于这个群体要自身发展和强大起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路上,应给予他们更多机会,让他们参与社会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善生活,增加自我认同,然后逐渐实现身份和地位的平等。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