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我在去年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过,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目前,这些改革举措正在逐项落实。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我们致力于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更多支持创新型企业、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尽快形成新增长点和驱动力。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致力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致力于建立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推动在今年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制定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切改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中国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人民收入持续提高。今年前3个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6.9%和9.7%。中国正在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总之,我们正在推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也是对社会活力的解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经济同亚太和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中国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中国将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愿意同所有邻国和睦相处。
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4年上半年,吸收中国投资排名前10位的经济体中有6个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出境旅游等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中国发展给亚太和世界带来的机会和利益是巨大的,带来的商机是持久和无限的。
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
在此,我高兴地向大家宣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创始成员国不久前在北京签署了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中国还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我们愿同大家一道努力,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成为各方在互联互通、金融等领域开展合作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