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这么快就着手解决了”“满意,很满意”“谢谢你们了,谢谢‘金色热线’”……每次放下听众的回访电话,心里总是被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充斥着,对记者这份道不尽酸甜苦辣的职业更多了几分自豪。
2013年上半年市民陈先生住院时,发现被医保中心多扣了2千多块钱,找了很多地方都没个说法。无奈之下,陈先生打进了《金色热线》栏目的热线电话,反映了相关问题。在我们的追踪调查下,很快他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对陈先生进行回访时,他高兴地告诉我们:“他们到我家里作了解释,并给我赔礼道歉。满意,很满意!”拿着退赔给他的2037.2元医疗费,陈先生难掩激动。
“满意”二字重千钧,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偏远山村、办事大厅、铁路道口、建筑工地……这几年奔波在无数个新闻现场,用话筒记录下百姓心声,所追求的其实就是群众的“满意”。
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的衡量标准,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心的、期盼的问题,是《金色热线》“直通车”、“服务台”、“晴雨表”的职责;针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追到底不罢休,更是我们作为“减压阀”、“监督岗”、“直通车”的使命所在。
作为改版后省级四位一体《金色热线》联动运行的首位嘉宾,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感慨道:“金色热线架起的正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我想,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赞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公众对媒体人的价值期许。虽然难以“妙手著文章”,但我和《金色热线》栏目组的同事们将继续以一份社会责任、一份正义坚守、一份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持续上路,去承担应有的职责,去实现最初的使命。
云南广播电视台
新闻频率记者 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