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网络推手“秦火火”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将于4月11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回顾“秦火火”编造的一系列谣言,虽然造谣者最终难逃法律惩处,但广大网民面对“惹火新闻”时的盲从与情绪化表达,也在无形中助推了谣言的传播。这给所有人都敲响了一记警钟,要理性看待“微时代”的网络话语空间,担负起自己的那一份社会责任。
如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迅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人人都可以在网络社交平台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表达喜好、情绪以及展现自我。刚刚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70后、压力山大奋斗着的80后、崭露头角的90后是社交媒体的主要应用群体,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关注社会、热爱社交,尤其希望自己在社交中充分表达主张,展现个人魅力,得到他人的认可。
但是,用户数量庞大的社交媒体也造就了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面对大量碎片化、浅表化的信息,人们根本无力加以仔细甄别和深入分析,更谈不上核查事实或消息源。特别对于社交媒体而言,大部分人对于朋友所发布的消息往往更容易相信,并将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转发。很多人道听途说了一个消息,立马编写发布,然后以“求证”为藉口快速传播扩大影响,根本不追究其是否真实可信。
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自我展现的舞台,但使用者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约束却远远没有跟上媒体传播的速度,结果使谣言搭上信息技术的快车,对社会正常秩序带来一次次伤害。使用社交媒体的每一个人都负有真实、理性传递信息的社会责任,来不及甄别的信息就决不能快速传播或者贴标签、下结论。法律秩序有底线、道德文明有底线,身处“微”时代的我们,应该加强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学会理性表达意见,谨防被谣言制造和传播者挟持利用。
雷桐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