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笔者最近下乡发现,施甸县坝区的机耕路变“瘦”了,收割机很难开进田地了,让农民看着现代化工具“干瞪眼”。
时下,正值农村春耕生产大忙之际,机械化耕作是减轻农村劳动力负荷,是农民抢时间、争节令的重要环节,现代农业生产不能缺少机耕路。人们都知道,机耕路是农机具出入农田的通道,它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保障,还是农田与超市对接的农产品外销窗口。但是,在农村,机耕路的“生存”状况普遍不容乐观:风吹雨淋、机械碾压,加之年久失修,导致路面不平、水坑满地;田地紧挨着机耕路的人家在路边种植农作物蚕食机耕路基,使得机耕路越来越“瘦”,农机不能正常行驶。在施甸县菠萝村一位姓赵的农机手说:“现在的机耕路越来越考验我们的技术。”
笔者建议,国家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将机耕路列入建设规划,把机耕路还给“农机”,让这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命线保持畅通。
施甸县 杨连武 郭兴华
记者 栗静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