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名编名记 > 正文
炒作状元令人忧
      发布时间:2014-07-11 10:32:1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易晖

一年一度的高考之后,省内外媒体再度轮番采访各地文理科状元,这股炒作状元之风令人担忧。

多年前,教育部就发布过高考宣传“八不准”通知,明确规定各地各高校不得对高考成绩进行排队,不围绕任何高分考生个人进行宣传,各省市有关部门也有不少禁止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的要求,但炒作高考状元仍是“打不死的小强”。对学校和一些商家来说,高考状元就是“聚宝盆”、“摇钱树”,能给学校、教师和相关商品贴金增值。而在部分媒体人看来,有高考就有状元,在以成绩择校的教育体系和状元崇拜传统之下,参与“状元经济”能制造新闻看点、拉动媒体广告发行增收,宣传或炒作状元自然热火朝天。

尽管炒作状元有种种貌似合理的理由,但不能不正视其负面影响。状元的荣誉在时下只不过代表学习能力达到某种高度,可以进入优质高校,但并不意味着状元今后就有好工作、好成就。实际上,一些海外名校并不看好应试教育产生的高考状元,而更看重富有创造力的“创源”。炒作状元传递出“一榜定终身”的错误信号,加重了一些高考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心理负担,固化了教育中的两极分化旧体系,不利于教育改革的推进。

主流媒体可以按照新闻规律客观报道高考状元的状况,但不应一味投市场所好而放弃价值引导。比如提倡多元的评价标准,炒出更多创意。不妨多宣传文理科状元追求全面发展、阳光健康的一面,或者继承中国古代对“文状元”、“武状元”一视同仁的传统,对“三百六十行状元”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真这样炒状元,状元这个称呼就不显得过于狭隘。

人为的炒作乱象不是理想化的愿望所能规范的,有必要从上到下对炒作状元现象形成和完善更具约束力的制度,明确宣传的界限,明确市场可为和政府应干预的领域,做到堵疏结合,使其有法可依、有序存废。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