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李本聪,拄着双拐站立讲台38年
      发布时间:2014-09-19 10:54:5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从石洞村小学到李本聪老师的家,大约有400米长的路。走完这段路,常人需要10分钟,李本聪却要花1个多小时。30余年,每天6趟,这条路上到处都有李本聪跌倒过、休息过的痕迹。

李本聪出生泸西县石洞村,自幼身患小儿麻痹,靠拄双拐走路,高中毕业那年,他成了村里的一名民办教师,开始了他38年的教育之路。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既无数次看到了播种的收获,也无数次经历了失败的煎熬,但他始终初心不改,追求不止,从青丝到白发,他渐渐爱上了这个职业。

如今,56岁的李老师面临了从未有过的考验,他左腿膝关节严重磨损,只能坐轮椅上下班,讲课坐在轮椅上,旁边放块小黑板,完成板书就举起来给学生看。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学校领导劝他退居二线,但他谢绝了学校的照顾,说没有党的培养和各级领导的关心自己走不到今天,现在自己处于教育教学经验最成熟阶段,能多带一届学生,就能多为社会做一份贡献。

李本聪说:“只要心中有梦想,人生就会有意义。”他尝试教英语,边学边教;30岁尝试教学写作;40岁以后专注于教育教学研究,开始出书。他每天都坚持读书、教书、写书,向往着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做精,做成品牌。

30多年来,李本聪发表了40余篇散文,整理成散文集《岁月掠影》;发表了200多篇300多万字的教研文章,每年他都受云南教育报刊社委托,完成教材研究方面的专题,经常在乡村小学义务培训教师。

李本聪说,“这个世界是个有心人的世界,如果一个教师不会思考,不善于探索,那他就得不到提升,也成不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他在他的教学随笔集《做一个爱思考的老师》的自序中写道:“雁过留声,总得给这个世界留点什么,我的一生用笔圆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我不是专家,也无心成为学者,只是以一个乡村教师的经历,以一个教育写作者和思考者的视角,从点滴的教学工作中寻找发现美好而已。”

在父老乡亲们的心里,李本聪是德高望重的好老师。“一个老师的一生几乎不可能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从细节上关注学生,从点滴间关爱学生,这些仅仅是一个教师分内的事,都不值一提。”李老师平静地说。

对如何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李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对待学生的错误,他以一个教育者的睿智,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他认为,学生的幸福生活跟现在考试分数没有必然联系,教师由衷地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喜悦;他主张学生自然快乐地发展,在不同起跑线上,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速度;他主张先教做人后教知识,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他教育的宗旨。

师爱,是李本聪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他用不变的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

李本聪的妻子沈荣仙说:“以前他的腿疾没有这么严重,拄着拐杖能走路,还能干活,轻的重的都不在话下。有一次上晚自习天下雨,摔成重伤,在医院里住了好久,一时间头发全白了,上课出门都要坐着轮椅,有时也能走几步。”

当年,李本聪的岳父母嫌他残疾,一直没来往。好在他不计前嫌,这些年一直对岳父母嘘寒问暖,逢年过节都要叫孩子带果品、送钱给老人,关怀备至。岳父去世后,李老师对岳母更是照顾有加。说到动情处,沈荣仙难为情地真情表白:“他性格温和,秉性善良,这辈子嫁给他,绝不后悔!”

李本聪正在元阳县攀枝花乡教书的二儿子李艾之说,父亲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只要看他怎么做,自己就知道这一生该怎么走。“父亲‘羞于口,勤于行’,厚道为人,踏实做事。我能切实感受到举步维艰的父亲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教师生涯中体验着的艰辛和快乐。”

记者 马玉龙 通讯员 蒋惠云 文/图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