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的“五保”老人正在免费体检
“居家养老好处多,煮饭家务有人做。每天有人陪说话,独居老人不寂寞。”这是家住安宁市新村社区独居老人那光福作的一首小诗,也是他目前生活的真实写照。那光福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只是安宁发展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螳川之畔,青山如黛,流水潺潺,在这里生活的老人们乘公交免费,空巢、独居老人生活有人照料,老人们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这都得益于安宁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这儿,老人们享受着温馨实在的幸福生活。
晚年生活更丰富
走进金方街道阳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几位老人正在乒乓球室内挥舞着球拍。李玉荣大爷放下球拍带着记者四处参观,整洁的厨房、明亮的棋牌室、温馨舒适的休息室、摆满图书的阅览室都让他很自豪。李玉荣是社区的志愿者,他告诉记者,退休近10年间,他经常组织或参加社区的活动。
阳光社区的李兴海大爷认为,“居家养老”其实并不局限于吃、喝、玩、乐,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一方面可增进老人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让老人们老有所为,现在社区居民对老人们都十分尊重。
在安宁市的许多社区,志愿者中老年人为数不少,在采访中,他们表示,通过参加社区活动,消除了孤独感,在服务别人时也快乐了自己。
据介绍,安宁总人口数为26.9万人,老年人口数为4.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3%,未富先老的情况突出,以社区为载体,兴建养老服务机构显得十分有必要,该市建立了“一奖、一补、一贴息、二优惠”的扶持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同时争取补助经费,去年起在连然、金方、草铺、温泉4个街道启动了居家养老试点服务,今年已在全市推开。
空巢老人有保障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除了为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外,更重要的服务职能是让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朱学忠家的门一直敲不开,怎么办呀?”不久前,安宁新村社区老年志愿者普礼贵值班时发现了情况,他急忙赶到社区向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桂仙汇报。陈桂仙立即带着几名社区志愿者赶往朱学忠家,在志愿者和110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打开了房门,发现老人安然无恙,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普礼贵介绍说,朱学忠今年80多岁,是一位独居老人,“对于像朱学忠这样的独居、空巢老人,社区都会定期安排志愿者上门为其打扫卫生、做饭,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志愿者们还会想办法尽快联系上老人的亲戚、家属。”
目前安宁市共有13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托老所),对独居、失能、失智、失独的老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并按照实际服务的老年人人数,由市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服务机构每人每月100元的服务补助,对符合政府购买服务的特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320元的服务内容。
同时,该市积极推动志愿者互助服务。青年志愿者通过“爱心银行”储蓄时间为老年人服务,中、老年志愿者向全市发起了中老年人爱心互助志愿服务倡议。目前,全市有志愿者服务组织89个,志愿服务站202个,志愿者2.4万人。
免费公交很实在
“生活在安宁,老人真安宁。”因为生活在安宁的老年人在全省最先拿到生活补助,也最先享受了免费乘坐公交政策,同时居住在安宁的“五保”老人每年还能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服务。
家住安宁市温泉街道办小贵甸村的81岁村民李罗香老人在每年敬老节时都会迎来一群“老朋友”——安宁市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慰问团。今年的敬老节,“老朋友”们又给她带来了问候及慰问金。在安宁市,与李罗香一样高龄的老人,除了每年的慰问金外,每月还能领到100元生活补助。
据悉,自2008年起,安宁市在全省率先解决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的经费,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统一由市财政承担。在此基础上,连然、金方等6个街道对辖区内60岁以上(太平新城55岁)的老人发放了生活补助费。今年1月起,安宁市统一整合市、街道两级的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提高发放标准,凡户籍在安宁且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都可领取生活补助费:60至79岁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放80元;80至89岁城乡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 90至99岁城乡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 100岁以上的城乡老人每人每月发放300元。目前安宁市共有2.32万老人享受补助,月均发放200多万元。
此外,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并由市财政承担交通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安宁市内和周边农村14条线路74辆公交车、昆钢片区5条线路38辆公交车,提供城乡老年人免费乘坐。全市共办理老年公交爱心卡3.4万张, 累计刷卡次数50多万次。
记者 王怡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