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华人郑女士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做好“血拼”准备。郑女士的十来个同事分别来自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和新西兰,而他们“血拼”的目标只有一个——中国淘宝网!
事实上,和广大的国内“海淘族”“代购族”从境外网上购物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网购族,通过中国的购物网站选购物美价廉的各类商品,也早已成为一种潮流。
据了解,针对出口市场,知名电商阿里巴巴集团推出“淘宝海外”和“速卖通”两个平台,目前已覆盖了2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针对海外外籍人士和华人市场。目前,两个平台已实现对除中国内地之外的20个APEC组织成员(经济体)的全覆盖。
例如,在俄罗斯,自从2010年阿里巴巴开通国际版淘宝“速卖通”网站以来,俄罗斯民众就喜欢上了这一购物平台,甚至出现了一个粉丝人群——“淘戈利克”(意为“淘宝控”)。
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速卖通”在俄罗斯的活跃用户超过400万,阿里巴巴商户每天向俄罗斯发货金额约200万美元,节假日甚至翻倍。
海外“淘宝族”到底怎么上淘宝呢?
阿里巴巴工作人员介绍,就像国内用户上淘宝购物一样,海外消费者登录“速卖通”和“淘宝海外”这两个海外平台,就可以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下单。通过当地的合作支付平台(网上银行或网购支付工具)付款,这些货品就会通过菜鸟物流从中国内地飞往海外。
除了正常的购买活动,海外“淘宝族”也能不时享受“抢红包”等促销活动,这些“红包”可抵扣现金。
购物满不满意,海外“淘宝族”一样可以在网站上留言评价,甚至可以申请购物补偿。
一些资深的俄罗斯“淘戈利克”甚至还总结出了“中国网购攻略”,比如看同一商品报价,不买最贵的,也不买最便宜的,中间价往往最好;又如买服装鞋子要找广州、上海的商家,买电子产品则最好选深圳的卖家。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将开启“全球化元年”。为此,“速卖通”提供了上千万件八五折以上的商品,100万件五折商品,还在网络购物主平台提供500个全球包邮的商品。
为此,海外“淘宝族”们早已跃跃欲试。在新加坡,郑女士每次在办公室吼一声“要淘宝了”,一群人便围了上来;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国留学生Amo不仅要自己扫货下单,还要帮外国朋友看裙子、买马丁靴;在加拿大,大批中文网站开始“拼单”,既有代购牵头的,也有“血拼友”自发的,微博、微信也开始加入“战团”。
新华社记者 罗争光 张遥 韦慧
据新华社11月9日新媒体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