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融入血液之中
说到不老的原因,宣科先生风趣地说:“音乐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了嘛,所以不老。”
纳西古乐会演奏台前排左起第一的座位,是专门留给宣科的。演奏一段二胡,是他每晚必做的工作。纳西古乐会演奏的最后一曲是《步步娇》,宣科报完曲牌,就坐在椅子上,拉起二胡,低头闭眼,他就完全沉醉在音乐演奏中了。
宣科出生在丽江一个有教会背景的纳西族家庭,从小就喜欢音乐,学作曲,学钢琴,显示出了在音乐上的天赋。宣科上的是教会学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大,而他最初学的也是西方古典音乐。
在昆明上高中的时候,宣科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示。1949年,宣科在街头指挥乐队演奏,欢迎解放军进入昆明。不久,他又加入了红旗交响乐团,担任指挥。
即使被关进了监狱,在矿上劳改,宣科也没有放弃音乐的梦想。“有朝一日我回来,我要搞音乐工作,因为我会作曲。”宣科在心里默默打算。
因为对劳改这段经历有后怕,宣科在音乐的道路上低调了8年。1986年,宣科组建了“大研纳西古乐队”。一段时间的沉寂并没有消磨宣科的音乐梦想,反而让他更迫切地走进音乐,他对纳西族民间的丧葬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研究,发现这是中国纯正的古典音乐,在西南边陲的小角落保留了下来。
宣科的音乐梦想有了寄托,他决定要把这种音乐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纳西古乐是宣科的第二生命。大多数人说起纳西古乐,必然会把它跟宣科联系起来,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更多是冲着领略宣科风采而进入纳西古乐会观看演出的。“宣科先生今晚在不在啊,要在的话我就买票进去看了。”日前记者在纳西古乐会售票处听到一些游客这样询问售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