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云南省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和《云南省干部随机调研制度》由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组织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了,这是我省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有力举措,是我省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制度成果。
接地气、行得通、能管用、受欢迎,是这两项制度最为鲜明的特点。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贯穿活动始终,先后对涉及“四风”等方面的60项制度进行废、改、立,拟新建制度24项,“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随机调研制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两项。它们植根于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挂钩结对、住村联户的实践中,带着基层泥土的新鲜气息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温热感觉;它们成长于以民意为镜鉴、为标尺的作风整改中,体现了“领导带头,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的活动要求。
改作风决不是一阵风。“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随机调研制度”的出台,显示了省委对作风建设一抓到底的决心。各部门各单位要绷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这根弦,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敲打在实处,把这两项制度融入常态工作,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与民交心、为民办事、受民监督。
改作风也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越往后越要以改革精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随机调研制度”充分吸收、总结和升华了“插甸经验”、“孟连经验”、“绥江经验”等我省推进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其产生过程就是一次以实践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的过程。当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群众期待的不是“广泛动员”和“广受好评”等意义模糊的形式主义总结,而是剑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堵“风”还要防“风”的整改实效。各单位既要关注于眼前问题的整改,更要注重总结和提升好的经验做法,解决制度缺位的问题。通过建章立制,使整治“四风”、转变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一种工作常态,确保人民群众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