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了卡卓语、仙岛语等10多种语言词汇各1300多条
先后研制的德宏傣文、西双版纳新老傣文、老傈僳文、老苗文4个字符编码国际标准方案已经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
研制德宏傣文等6种字型的国家标准、键盘标准和输入法
建成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网”,带动了西双版纳傣文网、香格里拉藏文网和怒江大峡谷傈僳文网等一批地方语言文化网建设
近年来,省民委民族语文工作部门大力推进资源库建设、重视规范标准制定、进一步开发民族文字软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工作,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取得新发展。
我省是语言资源富矿区,《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去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促进我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提供了保障。近年来,省民委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和“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库”,开展语言资源数据库基础建设。目前,已研制出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设计了资源库的框架结构,开展了资源库硬软件建设,建成资源库语音实验室,聘请了专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语和景颇语的调查,采集了卡卓语、仙岛语等10多种语言词汇各1300多条,为语言采集和资源库建设积累了经验。为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先后研制的德宏傣文和西双版纳新老傣文、老傈僳文、老苗文4个字符编码国际标准方案已经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部分标准已在信息技术领域使用,正在研制的纳西东巴文字符编码已进入修改和完善阶段。同时,在已出版7个语种新词术语集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新词术语5000多条,还对翻译的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新词术语进行规范和审定,供社会使用。在软件方面,积极开发民族文字键盘标准和输入法,承担了“中华字库”傣文搜集整理与输入法方案的研制,研制了德宏傣文、西双版纳新老傣文等6种字型的国家标准、键盘标准和输入法,部分已经应用到办公系统、政务系统和排版系统等领域,还建成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网”,带动西双版纳傣文网、香格里拉藏文网和怒江大峡谷傈僳文网等一批地方语言文化网的建设。
通讯员 祁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