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去年经济工作时作出的论断,给云南代表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这种说法是一种创新,充分显示国家驾驭全局经济更加科学和理性。”
“要把国家区间宏观管理的创新思维作为我们的宏观管理思维,提升云南宏观调控新境界,以最稳速度实现云南跨越发展。”
“我们要适应‘唯GDP论英雄’的政绩导向已经发生转变这一新形势,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GDP考评考核体系。”
云南代表和委员认真研究“合理区间”这一崭新理念的丰富内涵,建议云南积极运用这一创新理念,不断提升宏观调控新境界,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争取更大空间和奠定更充足的底气。
合理区间
进退并举盘活全局
杨保建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理念,折射出过去一年我国宏观调控思路的重要转变,反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在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新境界,进退并举盘活全局。
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是必须是科学发展,即注重质量效益、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和可以持续的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没有太强的动力,我们还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这些必然会对增长的速度有所制约,所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要围绕在短期稳定增长和结构改革之间实现平衡进行调整。“‘合理区间’的概念就是强调宏观政策框架应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之间,保持健康增长。”杨保建委员说,“只有搞懂了‘合理区间’的含义,才能懂得报告提出今年GDP增长稳定在7.5%指标上是比较积极稳妥的,是实事求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符合中国实际的。”
郑玉歆代表认为,“合理区间论”稳定了经济,稳定了人心。合理区间的理念创新了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注重“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相统一,以“进退并举”保证我们能够集中精力转方式调结构,盘活全局,保证经济社会实现稳中求进的健康发展态势。
找到黄金平衡点
保持我省宏观经济向好
“合理区间”理念的核心是运用财政和货币等宏观调控手段,保证产业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运行在一个合理区间。“要把国家区间宏观管理的创新思维作为我们的宏观管理思维,提升云南宏观调控新境界”。云南代表和委员们这样建议。
其实,云南已经主动“对表”。今年全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1%”以上的增长指标,这是在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1%、全省干部群众精神振奋的背景下,主动下调了1个百分点。杨保建委员评价:“省委、省政府充分考虑内外因素,充分考虑我省保就业、保发展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我省现在要转型、进一步遏制粗放式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合理发展目标。”
“就云南而言,正处在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而进行跨越发展、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李学林代表说,“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较小,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任务繁重,如果经济发展速度过低必将带来财富积累、就业等民生问题,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中央要求并结合云南实际,找到我省宏观调控的黄金平衡点,保持我省宏观经济向好”。李学林代表认为,今年云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在11%以上,这不仅是全省人民的期盼,也是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
总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支撑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最佳条件。代表委员们认为,今年我省提出11%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既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又为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留出更多空间,既符合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更是云南努力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活力的客观要求。
李纪恒代表指出,围绕实现GDP增长11%以上的目标,我省要继续把扩大内需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释放和扩大有效需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积极调控物价,让云南经济增长控制在合理区间。今年,我省将开启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广、影响更深远的新一轮结构调整,如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积极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和承接清洁载能产业转移工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工业转型升级等。
不唯GDP论英雄
建立科学考评考核体系
李嵘委员表示,报告强调“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启示我们,要更大力度地促转型、促提升。拿云南来说,要引导干部把注意力和兴奋点转移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整体目标上来,并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质量、后劲。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型,更好地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能,提升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雍明虹 尹朝平 陈晓波 张潇予 瞿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