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联系服务群众4项措施
一是实施“五联一区”制度,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全县11个民情责任区、133个民情责任点的格局,落实和完善干部联系乡镇、联系群众、联系宗教界人士、联系企业,县直部门联系一个扶贫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常务书记住村(社区)开展工作的制度,做到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实施“五入一帮扶”工作法,打通作风上的“最后一公里”。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全面推行政策导入、信息介入、感情贴入、文化融入、作风深入、帮困扶志“五入一帮扶”工作法,面对面和群众交流,心贴心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为群众办事。三是实施“三红”惠民工程,打通载体上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村级组织无钱为群众办事、无资源帮助群众发展的问题,探索实施“红色信贷、红色股份、红色农场”的惠民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每个乡镇探索实施2至3个“三红”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发展。四是全面实施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平台上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县乡村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电子党务、政务、商务“三位一体”的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合一”的服务模式,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在为民服务网上办理交费、购物、推销农副产品等具体业务,打通直接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着手建立健全反对“四风”问题长效机制
一是反对形式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规范各类会议、文件、简报、评比表彰和达标活动、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制度;制定规范学会、协会管理规定。二是反对官僚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及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履职尽责的相关制度规定;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三是反对享乐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制度规定,规范领导干部住房、用车、办公用房等方面工作生活待遇制度规定;完善公务接待制度,细化接待标准,严格审批措施,强化监督执行;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严格任务审批。四是反对奢靡之风方面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具体措施;严格落实党政机关5年内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的要求,建立完善楼堂馆所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庆、论坛、会展、体育运动会和招商引资活动、旅游节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记者 王永刚 张文峰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