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1
制度健全 信息公开
“为了确保录取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公正,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具体指导下,省招考院主要从制度建设、规范录取、服务考生、支持学校等方面来入手确保公平、公正。”有着多年丰富招考经验的省招生考试院招生处处长蒋兆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众所周知,“信息”是颇为敏感却又最为公众想知晓的。公开信息、信息安全可靠,已成为多年高招中的一个亮点。据介绍,进入录取阶段后,我省通过“云南省招考频道”、各种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布录取信息,每天3次更新录取查询数据,确保考生能以最快速度查询到录取结果。在云南省开放大学和各高校设立接待点,向社会公布咨询和举报电话,防止虚假信息在社会上的传播,24小时专人值守,随时接受相关咨询、申诉及举报。在确保信息安全方面,省招考院组织专门力量严格履行信息交接手续,严格信息存储和备份管理,重要信息异地备份。每次投档、录检前都认真做好基础数据的校验核准工作,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人机结合,加强网络实时监控,杜绝安全漏洞,确保录取数据的绝对安全。
信息之所以敢公开的背后,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蒋兆斌说,透明完备的信息公开制度是建立在科学民主的集体议事制度和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上的。省招考院设有13个工作小组,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哪个环节出问题,该环节的工作人员就负有直接责任。录取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各个录取批次具体工作,集体研究确定各批次投档比例、投档时间等。严格执行教育部的23条禁令,严格遵循从高分到低分的投档原则,对投档、录检等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地审核、操作,层层把关。认真负责地进行考生资格审查,根据我省关于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规定,联合公安户籍、学籍管理、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逐一落实符合条件的考生。组织专门力量确保信息安全,与相关工作人员签署信息管理责任书,落实工作职责和要求。对保送生、艺术类专业、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选拔录取、外语非通用语种单独考试、运动训练及民族传统体育单独考试等招生类型,都要求有关高校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公开选拔标准和录取办法,严格测试程序,加强对测试过程的监督,实行入选考生公示制。
亮点2
全程监督 服务考生
省委高校纪工委、省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按照全程参与、严格监督的原则,参与录取工作中的所有重大决策,如录取最低控制线的划定、录取工作时间表制订等。纪检组在录取系统中设立专门用户,其功能可对审查新生入学资格、计划调整、投档、院校在阅、预录取、录取等考生档案录取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省招考院还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防范和严惩违规招生,打击招生诈骗活动。加强对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招生和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严禁高校委托任何个人和中介机构参与招生;严禁直接或变相收取与录取挂钩的费用,严禁高校违规在国家招生体制之外录取学生。根据教育部要求,在今年录取期间,省教育厅、省招生考试院还成立若干督查组,由厅领导带队开展录取督查,重点督查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情况,并对有关高校录取结果进行抽查。
“服务”一词是公平、公正的最直接体现。蒋兆斌介绍,今年高考人数增多,高考成绩创历史最好成绩,升学压力较大,但在具体录取过程中,本着以考生为本,服务考生,严格遵守“德、智、体、美”全面考核,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处处体现出照顾考生的利益,尽量实现考生志愿与招生原则的完美结合。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此次录取工作时间表比往年延长了一些,其主要原因在于征集志愿。蒋兆斌说,不少批次不仅进行一、二次征集志愿,最多的还进行过4次征集志愿。为何反复出现征集志愿?一是一次投档的志愿满足率比往年降低,为录取工作带来了难度,但却透露出一个好信息:考生填报志愿时,更注重专业的选择,换而言之,就是考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显得更为理性。二是尊重考生,绝不轻易浪费一个招生计划。在坚持录取原则的同时,竭尽全力,尽可能照顾到绝大多数考生的利益,尽可能说服学校多录取一名考生。
值得一提的是,征集志愿都是24小时内完成,在体现工作高效的同时,也最大限度保证了学校招生计划的完成。多次征集,坚持有志愿投档,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来说,都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事。于考生而言,体现了对考生、家长的尊重,于学校而言,不论是艰苦专业还是传统专业,都能招录到有志愿的考生,确保了考生报到率。
记者 李沙青 实习生 傅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