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非公经济,政府要做到放水养鱼,不仅要让鱼存活,还要不停地放水和添加饲料,让鱼能够不断地长大。”面对省政协常委吴建国第一个发言时亮出的观点,省工信委副主任宋嘉林代表省直部门率先回应:“下一步,省工信委将进一步完善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主动承担起作为民营主管部门的责任,兑现省工信委‘面向基层、服务企业’的承诺。”
这是8月8日省政协在举行“激发非公经济活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对口协商座谈会时的一幕,是省政协委员、省级各民主党派代表、有关专家学者、非公经济代表围绕协商主题,同省直有关部门展开了一次探索性的广泛协商与热议。
民建云南省委副主委罗美娟认为,我省各级政府在管理小微企业的思想和管理方式上,仍存在重大轻小的问题,对省市有关政策也未能真正落实,未能营造小微企业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她建议,要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减肥”,为小微企业发展“减压”。
“目前,我省中小微企业平均生存年限只有4.5年,这说明一些企业创业之后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活力。”如何增强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陆志国建议,政府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动员和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和科技人才积极投身技术创新。
针对委员提出非营利性民营医院拿不到土地指标的问题,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赵乔贵表示,将认真核查监督,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州(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指导,促进支持政策落实。国土资源厅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上,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对属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项目,积极划出指标提供用地,减少民办学校资金压力。
通过协商,一个共同的观点在会场传递:发展非公经济对于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推动我省经济跨越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一些严重阻碍我省非公经济活力释放、作用发挥的固有问题,应该从深化认识、营造环境、政策扶持、完善法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个多小时的协商结束后,不少参会人员表示,此次对口协商座谈会的效果超出预期,既直面存在的困难,又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既有企业家、金融机构代表的反应,又有省直相关部门的回应,这样的方式很新颖、有效果。
记者 张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