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省部分地区旱情严峻,全省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旱区人畜饮水,尽量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
截至5月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旱造成15.75万人、8.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16.03万亩,山区、半山区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南涧县因旱造成6.9万人和4.01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县城供水紧张,农作物受灾10万亩。巧家县4.48万人和6.2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9.1万亩。鲁甸县1.26万人和0.431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15万余亩。
楚雄州:主动防旱有保障
楚雄州制定供水方案,开展库塘增蓄和抗旱减灾工作。今年以来,全州共投入抗旱保饮水资金1194.6万元,人员31.34万人,机电井146眼,泵站322处,机动抗旱设备1.287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370辆,浇灌面积22.89万亩。
目前受旱人畜饮水问题已得到临时解决。在永仁县支那村、中和村等烤烟种植大村,干部们忙着挑水、揭膜、培土、浇水,帮助群众抗旱保苗。各乡镇积极算清水账、弄清水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计划和应急方案,积极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和拉水送水,采取“抽、拉、引、提、拦”等措施抗旱。
大理州:细算节水解困难
面对严峻的旱情,供水矛盾突出,洱源县三营镇统筹协调,本着“节约用水、科学调度、尽力保春耕”的原则,积极管好水,计算好水账,精确测算库塘蓄水与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关系,在抗旱关键“节点”上,开闸放水救急。广大党员干部还深入田间地头,调水灌溉、抢收抢种、送科技农用物资,为广大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旱情,南涧县投入救灾资金1700万元,主要用于抗旱保障、运水送水补助、烟叶生产、小型提水水利工程补助等。各乡镇还及时成立“用水专业合作社”,切实算好水账、调好水价,协调解决受灾群众的用水问题。
昭通市:抗旱技术送上门
巧家县领导分片负责,带领农业、水务等有关部门深入各灾区一线,组织群众开展抗灾减灾工作。同时,大力推广“保湿剂”、“旱地龙”等抗旱技术,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目前共投入抗旱人员10.64万人次,资金364万元。已建成抗旱应急供水工程39件15.16万米,组织抗旱服务队、机关干部职工拉水送水763车7600立方米。
鲁甸县安排了200余万元抗旱应急资金,县水务局针对山区少数群众出现饮水难的问题,抗旱服务队还及时组织送水。
记者 郎晶晶 李银发 谢毅 通讯员 邵永忠 赵菊芳 白家伟 顾旭昌 杨凯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