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新形势下禁毒工作如何做好?
      发布时间:2014-06-23 11:20:07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核心阅读

多年来,以公安机关为主的全省各级各部门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禁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全国、全省查获的毒品数量、登记在册和现有吸毒人员数量却越来越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毒品的进一步传播蔓延,不仅给更多的家庭和亲人、朋友带来伤害,也在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际禁毒战略提出:减少毒品非法需求,一是要针对吸毒人群,通过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和身心康复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使之尽早离开毒品;二是要针对未吸毒人群特别是药物滥用的高危人群采取宣传教育的手段,预防和减少新的吸毒者产生。

在禁毒工作中,我省禁毒预防工作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成效和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走进了我省禁毒、戒毒一线进行调查。

重视宣传教育

面对严峻的禁毒形势,宣传吸毒的危害、普及毒品的基本知识,唤起人们抵制吸毒的意识……从根本上预防毒品问题的发生,与打击毒品犯罪和强制戒毒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23岁的岩某家住瑞丽市勐卯镇,他从19岁开始吸食冰毒和麻黄素,目前正在省第五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我以前吸毒主要是为了上网能够通宵熬夜。从我和身边的朋友来看,乡下的禁毒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岩某说,我女儿今年7岁了,我不希望她今后步我后尘。一方面我会树立榜样彻底戒断毒品;另一方面,希望国家通过预防宣传教育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从而远离毒品。

据省禁毒办与云南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省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群中,有75%的受访者第一次吸毒都是因为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最终陷入毒海。

“在禁毒战略的预防、戒毒治疗和禁毒执法3大支柱中,预防工作应当处于首要的地位。对于全体公民的吸食前的预防,特别是青少年的预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国家禁毒委办公室专家库成员莫关耀教授指出,毒品预防教育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是事半功倍之举。

有“入滇锁钥”之称的曲靖市,地处滇、黔、桂、川4省区结合部,处于我省禁毒堵源截流的最后一道防线,禁毒任务十分繁重。曲靖市公安局禁毒分局政委、市禁毒办副秘书长郭树生介绍,全市目前吸毒人群、吸食合成毒品人群每年增长近30%,其中青少年占到86%。近年来,曲靖市构建了学校禁毒教育常态化机制,积极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项目试点活动,完成了《毒品预防教育系列读本》的编写工作,并在全市8所学校推广使用。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省教育厅就在综合分析我省面临的毒品和艾滋病流行态势后,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策略:开展三级师资培训,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师资队伍;发挥农村学校师生在少数民族社区中的禁毒防艾宣传作用;在高校设立6个省级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基地。从1991年起,还将禁毒知识纳入学校师生健康教育课程当中,将禁毒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禁毒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缺乏后续支撑

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推动全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改革的重大决定,在短短5个多月内,安全、有序、圆满完成了2万多名强戒人员的交接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司法行政部门全面承担强戒管理职能的重大调整和改革。

记者了解到,吸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后重新步入社会时,由于受周围朋友和环境影响,其“毒瘾”往往会再次袭来,复吸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为解决吸毒人员复吸率高这一难题,自2012年以来,省戒毒管理局结合14个强戒所工作实际,制定了每所人数不等的后续照管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戒断率。

省公安厅禁毒局两禁处处长高运弘说,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职能移交司法行政部门后,有条件的公安机关将原有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都改为了康复场所。规模较大的有开远的雨露社区、昆明的和谐家园、保山隆阳的新雨社区、德宏的幸福家园、楚雄的阳光家园等,总容量为6500人,3年多来已累积入住1.3万多人次。

但是,由于缺少实体企业支持进而影响入住社区戒毒康复的居民收入,加之康复人员感觉自由受限,外出期间容易受环境影响复吸等,社区戒毒康复场所运行情况并不理想。

禁毒办应实体化调整“重打轻防”考核评价导向

省公安厅禁毒局毒品预防教育处处长朱姝玫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机构不健全,考核、评估机制不配套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早在2004年,公安部禁毒局就在机构设置中率先组建了毒品预防教育处。随后,全国多数省份在省级层面相继成立了毒品预防教育处室,并逐渐完善了毒品预防机构。朱姝玫认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党委、政府对禁毒工作的考核中还应该加强。不仅要建立健全全省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机构,还要调整长期以来禁毒工作中形成的“重打轻防”的考核评价导向。

省公安厅调研员谭其运则援引一份名为《云南省冰毒危害与遏制对策》的建议指出:必须将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建设成为具有提供较好决策参考、强有力推动决策落实的实体机构。为此,有必要进行机构人员设置、建立健全高效顺畅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记者 陈晓波 通讯员 百军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