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云南全境的中缅油气管道建成通气近一年来,已经向国内输送天然气17亿立方米,但云南却只使用了235万立方米,其余都被邻省广西、贵州、四川乃至重庆和广东使用了。为何从云南输入的油气会出现“省内开花省外香”的尴尬局面—— 缅气,你用了吗?
中石油昆仑燃气北门站 记者 杨峥 摄
管线进来了,用气设施却没跟上
“我们省使用天然气的意识不强,用气规划滞后,用气设施建设没有和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同步推进,导致天然气输进来却用不了的局面。”省发改委相关人士概括了云南不能及时用上“缅气”的原因。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项目业主中石油在建设油气管干线之外,还在云南同步修建了直达玉溪和丽江的两条支线,但除了玉溪几个小区和少数几个工厂每天能消耗2万立方米左右的缅气外,包括昆明在内的云南城市到目前无一用上缅气。
记者了解到,中缅油气管道入境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由于用气门站建设用地长时间没着落,直到最近才选定了用气门建设项目地址。而用气门站建起来,还要经过安监、消防、环保等验收,用气时间就往后拖了。
除德宏之外,中缅油气管道干线经过的保山、大理、楚雄、昆明、曲靖,并有两条直线抵达玉溪和丽江。这些州市目前没有用上缅气的原因还不止用气门站建设一个,还与城市燃气管网对接不到位、天然气运营企业实力不足、建设行政审批周期太长有很大关系。
作为省会的昆明市7月初才通过了使用缅气的城市燃气置换方案和定价方案,该市年底让8.5万户居民“烧”上缅气的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观望。
项目建设参与方鱼龙混杂
“最耗时的是门站建设用地调整和城市规划调整。”昆明市发改委一位人士透露,早在中缅油气管道还在规划之时,周边很多土地就被嗅觉灵敏的民营老板圈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这些民营老板中大多数没有投资搞建设,而是坐等土地涨价后套利走人。
知情人士透露,燃气管道本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本应行政划拨,但地方政府却为了短期效益而把土地卖出去,这是中缅油气管干线所经6州市和直线抵达的两个市中,只有玉溪少量用上缅气的直接原因。城市规划调整会让燃气项目跟着调整,仅建设用地一项调整变更,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伴随着还有各种行政审批的调整和变更。
事实上,对中缅油气管道及对接项目建设审批,国家层面只审批到干线和跨省建设项目,而省级层面则只审批到支线建设和跨州市的建设项目,其他的审批权限都依法下放到州(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形成了州市审批州市建设的格局。而各州市、县区在项目建设上大量引入社会资本,丧失了对项目的主导权,对项目建设推动乏力,“社会资本对天然气管线所过地点、门站建设选址都要考虑投入产出,还要拿到各种行政审批批文,项目建设自然就慢很多。”参与建设使用缅气的唯一两家国企之一的云南能投集团一位负责人说,甚至出现社会资本“把着茅坑不拉屎”的情况,大大拖延了云南用缅气的时间。据了解,一些州市已经开始清理没有实力运营天然气项目的民营企业,引入有能力的民营企业以加快用缅气的建设步伐。
运营环节正在协调推进
“云南用不上通过中缅油气管送来的天然气,我们都觉得丢脸。”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为了推动各州市加快使用缅气的进程,省发改委把能下放的权限全下放了。今年3月份的时候,省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敦促各州市以及各县区政府加快对接中缅油气管项目建设,“作用在5月份就体现出来了。”
他预计,市场最大的昆明市有望年底让一部分住户完成燃气置换,使用上缅气;曲靖今年也有望让3000户居民烧上缅气;而保山有运营天然气的现成管网,只要用气门站建好,拿到合法的运营手续就可以大规模用气。
省能源局建议,各州市乃至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协调工作,尽可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动使用缅气的相关项目。省级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快政策创新,简化审批流程,项目建设和运营方更要加快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扩宽融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记者 李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