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微公益:满足孩子小小心愿
      发布时间:2014-02-27 11:01:1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云龙县山区小学的孩子们收到盼望已久的图书

核心速读

一支棒棒糖、一条围巾、一个洋娃娃,聚集起一颗颗爱心,满足一个个微小的愿望。

2012年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成立,服务队在开展募捐宣传、赈济、灾难救援、帮扶贫弱人群和减灾教育等志愿服务的同时,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开展微公益项目。项目实施两年来,超过2000人参与捐赠,共募捐款项80余万元,实施小小心愿项目25个,直接受益人720人——

杨海龙有个习惯,不论走到哪里,双肩包里总是背着手提电脑,坐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搜索Wi-Fi信号上网,“我的工作很多时候要依赖互联网来发布项目实施捐赠……”在交谈的过程中,他的QQ不断闪烁,微博也在不断刷新。

杨海龙是一位全职公益人,他是云南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队长。10余年的公益生涯让他发现,周围很多人都愿意参与公益,但因个人经济能力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平台参与。不过,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一个孩子的小愿望,让他萌生了开展新公益项目的念头。

低门槛 让人人皆可公益

“叔叔,我想吃棒棒糖!”几年前,杨海龙到上海一家孤儿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临别时,一个4岁小男孩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杨海龙心底一颤。孩子的心愿多么简单,记挂在心头却无人知晓,那别的孩子又有什么小愿望吗?如果满足孩子们这些小心愿,会给他们带来些什么样的感受和改变?

从上海回昆明的途中,杨海龙一直在琢磨这件事。他想到自己周围有许多怀揣公益梦想的人士,他们或许收入不高,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希望能帮助他人的愿望很强烈,如何让他们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呢?回昆后,他马上召集骨干志愿者一起讨论,是否可以搭建一个微公益平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2年初春,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成立,该志愿服务队在开展募捐宣传、赈济、灾难救援、帮扶贫弱人群和减灾教育等志愿服务的同时,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开展微公益项目。

“低门槛的公益行为,让抱有慈善和公益想法的人梦想成真,力所能及地为贫困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伸出援助之手。”杨海龙说,微公益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捐赠完成的一个小公益项目,它体现出人人可公益的思想。为此,微公益在立项资金上,以几元到几十元,最高一般不超过5000元为一个项目的目标,让公益触手可及。

“我的鞋破了,下雪时好冷;我想要一本作文参考书,我们学校没有图书;我想要一个布娃娃,电视里面的女生都有……”志愿者首先收集了文山、昭通、曲靖等地贫困山区小学生的心愿,初次听到孩子们的心愿时,杨海龙感到十分心酸。

得知自己的一点小小付出,就可以帮助孩子们完成小小心愿,志愿者们更卯足了劲。大家分工合作,从收集孩子的心愿,请当地红十字上报经核实后的准确信息,最后将信息报志愿服务队进行审议、表决。表决通过资助的孩子,将由微公益项目负责人通过微博、QQ群等新媒体发布募捐倡议。

“公益项目发布后,最快的速度是几个小时就完成认捐,通常情况下不超过一周的时间就有人认捐。”杨海龙略带自豪地说。

做公益 在孩子心中种下爱

做公益,让杨海龙收获了很多感动和能量。

在执行微公益“小小心愿”项目中,会泽县纸厂鄢家村小学一个13岁孩子的心愿格外引人注目,“我要一块1.7米长的大红色围巾。”之后,志愿者们了解到,这是一个留守儿童,从他记事起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特别渴望得到关爱。因此,他想要一条长长的红围巾,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后来,志愿者们共同为男孩编织了一条红围巾。拿到围巾的时候,男孩咧开嘴笑了。他说,得到这份礼物,说明有人在乎他的,他一定好好珍藏。

微公益项目实施两年来,已成为志愿服务队的核心业务,并在志愿者及公益人士的推动下,不断扩展项目,从满足孩子们的小小心愿,发展到助学、图书角及水窖等子项目,令杨海龙颇感欣慰的是,微公益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群,还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成长。

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毕家户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全村63户人中,有62户是彝族。老人、妇女及儿童等留守人员的健康问题突出。为此,志愿服务队召集了全省各高校及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70人次,从去年9月至今年1月,先后6次深入毕家户村开展对留守人员的健康教育活动,还通过问卷、个案访谈、思亲连线和知识小课堂等方式深入农村进行文盲妇女群体的关爱调研活动,调查掌握当地群众和相关单位关于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了解程度及其看法、评价。

13岁的留守儿童毕岑宇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做家务、干农活、带弟弟,小小年纪就扛起了生活重担。志愿队6次到访彝村,最初走进的就是学校,大家希望发动学生,通过改变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来带动家庭成员。毕岑宇和大哥哥大姐姐熟悉后,便在周末,带上7岁的弟弟一起加入到小志愿者行列,为志愿者入户调查提供引路和情况介绍。经过多次接触 ,小岑宇爱上了志愿者哥哥姐姐们,他表示,自己将来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裸公益” 挑战志愿者执行力

微公益项目刚开始实施时,一位阿姨给广南县腊梅树小学的64名孩子捐赠头灯。因没有执行费用,项目组就将头灯寄送到当地后,委托当地志愿者发放。但看到反馈的图片后,捐赠的阿姨认为孩子似乎没有64个。她提出质疑:你们是不是虚报了孩子数量?事实上,是志愿者没有多角度拍摄照片。

事后,杨海龙和志愿者们感到有几分委屈,但回头一想,阿姨有权表示怀疑,误解是因为志愿队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造成的。之后,项目组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有可能,尽量邀请捐赠人参与到项目实施中来;如确实不便参与的,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实施状况,让捐赠人对项目执行做到心中有底。杨海龙坦言,只要将项目做到公开、透明,信任感就会逐渐产生。

2月14日至16日,杨海龙安排了2名志愿者“悄悄”潜入红河县宝华乡期垤小学,对接受资助的76名贫困孩子的申请资料及捐助款发放情况进行核实,抽查结果令他既高兴又不好意思,“本次回访的抽样数据和原始数据都一致。”杨海龙说,他觉得基层的志愿者们应该能理解自己,更想向他们说句:你们辛苦了!

在两年的项目执行中,杨海龙和志愿团队还常遇到认捐人提出“裸公益”的希望,就是捐赠者的意愿是自己捐的钱全都用于受助者。然而,微公益项目虽小,但服务对象都在山区,执行成本不小,比如图书的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解决执行经费的问题,杨海龙发动志愿者募集家中闲置物品,通过开展公益拍卖的方式筹集善款,而开放大学的志愿者们,则通过走进新螺蛳湾等地进行传统募捐,劝募到的经费用于支撑项目运作。

微公益项目实施两年来,超过2000人参与到微公益的捐赠中来,共募捐款项80余万元,实施小小心愿项目25个,直接受益人720人;实施博爱图书角20个,覆盖红河、大理、德宏和文山等州市16个县19所学校;实施滇苗助学行动直接帮助上学76人,其中大学生1人;实施博爱项目已在建水县面甸镇长冲村建设10个博爱水窖,在石林县正在建设18个。

新闻链接

什么是微公益?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的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个平民的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它就是“微公益”。微公益为每个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点滴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记者 张馨云文/图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