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民族文化奇葩“阿露窝罗节”
      发布时间:2014-03-28 11:06:1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陇川阿昌族阿露窝罗节 张彤 摄

3月的德宏大地,分外欢腾,遍地金黄的油菜,散发着阵阵清香。伴随着阿露窝罗节的到来,婀娜的竹林在薄雾的环绕里摇曳生姿,潺潺的溪流穿寨而过,仿佛在诉说着阿昌族那一个个神奇的传说。

除了人们熟悉的傣族泼水节和景颇目脑纵歌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同样也是德宏的一张独特名片。“年年有个好时光,阿昌人民来歌唱。纪念遮帕麻遮米麻,福禄平安唱颂歌。一年一度窝罗会,大家摆开窝罗场。”阿露窝罗节是一个充满鲜明民族特点的节日,更是一个祝福风调雨顺、歌颂美好生活、庆贺民族团结的欢乐节日。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户撒乡广场上,热情好客的阿昌族民众身着艳丽的服饰,和着象脚鼓、铓锣的节奏,舞起青龙、白象,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共享节日的快乐。对于阿昌人来说,阿露窝罗节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狂欢的节庆,更是阿昌族文化交流、传承、弘扬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不仅增强民族凝聚力,还促进了阿昌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熔铸着传说的阿露窝罗节

3月20日的陇川户撒乡,阿昌族民众迎来了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要想了解阿露窝罗节,先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云南省阿昌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阿昌族著名学者、作家曹先强说。

据曹先强介绍,《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的创世纪神话史诗,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流传在梁河县阿昌族群众中,以唱诗和口头白话两种形式传承至今。而隆重且富有民族特点的传统节日阿露窝罗节,就是来源于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的一种古老宗教仪式。为了感谢传说中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创世之功和多次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每年的初春或桑建花开的时候,阿昌人都要搭起始祖弯弓射日的神箭标志,扎起青龙白象,唱起古老的“窝罗调”,跳着古老的“窝罗舞”。耍狮子、舞白象,还进行玩春灯、打秋千,对山歌、武术比赛和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时光斗转星移,但阿露窝罗节却一直保持着本真的民族文化。节日开始的时候,德高望重的“活袍”主持祭祀仪式。“活袍”操着洪亮的嗓音,歌唱、祝赞始祖的丰功伟绩和恩德英明,及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重要章节。唱完祝赞词,人们跟着“活袍”围绕着窝罗神台,狂跳古朴原始的窝罗舞蹈。曹先强说,“活袍祈福”是阿昌族人特有的祭祀方式,从内容到唱腔,乃至整个仪式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伴随着阿昌族经历了从原始氏族社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漫长历史时期,是阿昌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此前,陇川县阿昌族称阿露窝罗节为阿露节,梁河的阿昌族则称为窝罗节。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节日文化,1983年,德宏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阿昌族人民的要求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正式决定阿昌族的传统节日为窝罗节。1995年改为阿露窝罗节,于每年的3月20日举行,节庆时间两天。现代的阿露窝罗节,实际上已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大型的群体性迎新春文化娱乐活动。

古老的“窝罗台”和“窝罗舞”

阿昌族过阿露窝罗节,少不了要搭建窝罗台。窝罗台高约一米,宽四五米见方,上面雕刻着阿昌族妇女筒裙上的花纹和五谷六畜,非常漂亮传神,中间拔地而起矗立着两根缠绕着青龙的柱子。柱子顶端的中间,高高耸立着一把巨大的木刻满弦弓箭直指苍天。这弓箭,阿昌人称为神箭,标志着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用此神箭射落了妖魔腊旬的假太阳,恢复了大地万物的生机。而在弓箭的下面,一头白色的巨象活灵活现。据当地阿昌族的老人们说,这窝罗台上的青龙、白象、太阳、弓箭……每个组成部分及图案都具有象征的意义,并熔铸着神奇的传说。

在节日中,最少不了的就是人们围着窝罗台,“蹬窝罗”。说起“蹬窝罗”,曹先强告诉记者,这是阿昌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就是所有人跟着音乐按一定节奏跳同一舞蹈,这种舞蹈要求舞者的脚一定要“蹬出去”。

据了解,阿昌族的窝罗舞蹈,原始古朴,神秘奇特。它模仿古老神奇动物和飞禽走兽的一些动作与大自然的壮观景象,真实描摹人们劳动的情形。因此,阿昌族窝罗舞蹈有“日头打伞”、“月亮戴帽”、“金龙转身”、“弩弓射日”、“男耕女织”、“烟传递箭”、“猛虎下山苦竹盘根”等相对规范和固定的动作。在节日的广场上记者看到,当音乐响起时,所有人都跟着阿昌族村民跳起了“蹬窝罗”。浩荡的队伍中不但有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连维持秩序的武警和警察也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舞动。仔细欣赏着奇妙的舞蹈,不难发现它带有人类早期狩猎和农耕生活的痕迹。看着看着,这种洋溢着生命力的模仿,竟让人遥想到远古先民的艰辛和顽强不息。于是,不由得让人想加入到这宏大的舞蹈队伍中去。

以比赛丰富节日内容 传承阿昌精髓

阿露窝罗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参与性,同时也包含了很多阿昌族的传统文化。无论是户撒刀、过手米线,还是阿昌山歌等,提起阿昌文化,很多人都会对此赞不绝口。曹先强说:“阿昌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但是因为种种制约因素,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在阿露窝罗节上,除了最原始的祭祀活动和跳窝罗舞外,人们为了丰富节日内容,又举办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比赛。比如户撒的刀王比赛、过手米线比赛,还有梁河的山歌比赛、筒裙织锦比赛等。这些比赛都为阿昌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技艺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大舞台。通过这些比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自觉地加入到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当中。”

与此同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阿露窝罗节在旅游和经贸方面,也为当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近几年的节日期间,政府部门还开设了特色商贸街、小吃街等。在户撒,当地一些农民搞起了农家乐,不仅方便了外地的游客,同时也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文化交流、交融、传承、弘扬的重要方式和载体,集中展示出阿昌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学、歌舞音乐表现出阿昌族人民惊人的智慧,丰富的想象和不凡的创造力,对促进阿昌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先强说。

记者 刘晓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