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3万农民成了“城里人”
      发布时间:2014-05-21 10:39:5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近日,久居深山的农民黄永亮,领着全家人高兴地迁进了屏边苗族自治县县城旁新建的白泥田村。进村那刻,他看到坐落于青山下,掩映在碧水绿树间,由新楼、新路和新的输送电管网组成的白泥田村宛如人间仙境一般。“太美了,太好了。”他指着自己的新家园说,今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政策的推动,屏边县有数十村寨3万多的农民提前进入了小城镇。

屏边县是我省地域环境较为特殊的山区贫困县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县域内处处是高山峡谷,很难找得到一块相对平缓的土地资源,种植业、商业、物流业等产业难以培植壮大起来。2012年以来,为有效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屏边县城所在地的4个社区及周边9个村寨被列入城镇设计规划,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特色型小城镇发展思路,逐年推进着一个因地制宜,串接乡村,搭建工商业平台,吸引边远山区农民进城,扩大城镇发展建设构想。

从打通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入手,屏边县经过深入调研和与当地群众交流探讨后,在原仅有两平方公里的县城东、西两边拓展、修建起多条连接县城和远郊乡村的交通道路。并跟随道路建设的推进,因山布局,将一些地势稍微平缓,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开拓出来,规划出相应的居住区、产业区和文化旅游发展区。再通过整村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等改造人居环境、培植产业等项目带动,引导农民逐步从边远、分散和基础设施难以到达的村寨向新区迁移。3年来,该县先后实施了36个精品旅游城镇提升改造工程,引导10余个村寨和社区进行整体改造和集中兴建及就地搬迁等,改变了原来城小村散、城乡重重隔离的局面,带动一批农民进入到农产品经销、机电维修、日用工商业经营和餐饮、旅游等商业及服务业行业,逐步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转移出来。

同时,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屏边县在建设新农村、新居住区和旅游业、工业、商业等产业区的过程中,没有作较大规模的设计,而是将最大村寨和区域定位在“千户千房”的范畴。而在各村寨和区域之间,留下尖耸的山丘和环绕的沟谷等原始地貌和生态为间隔,修建宽阔而又适度弯曲的道路为纽带,划出相应的果园、菜圃和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区。

在紧邻旧县城正在兴建的阿季伍“千户彝族村”前,我们看到,这个由政府引导、农民自发参与,处处体现着当地彝族文化和风格的村庄,与原先建筑拥挤、道路狭窄的几个社区相比,无论从商业网点的布局,还是人与植物生存的空间来看,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该县工信局一位干部说,就连4月份动工兴建的融旅游业商业和居住等为一体的“滴水苗城”,和周边的环境也是有分有连的,其规模和人口的密度也不会太大。基于这样的理念,屏边县数万农民参与进来的小城镇不是拥挤而又粘连不清的商业城和工业镇,而是各社区、村寨相对独立,商业和生态环境都整体良好的城和镇。

近两年来,这些从数十公里外深山里走出来的农民,正像县城区域4个社区9个村寨的群众一样,在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种植、养殖、建筑、物流和旅游服务等细致而又专业的生产劳动中,汇入整个区域城镇化发展建设的行列。

记者 马玉龙 文/图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