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区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户家中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来到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羊街镇,来到倘甸“两区”转龙镇,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拖顶乡……他们动真情、办实事,帮扶贫困山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他们对“内”帮扶,投入百万元资金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对“外”帮扶,培育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对“内”帮扶 投百万强基础
一幢幢粉绿色的别墅,在树林中若隐若现。这是记者日前跟随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赴寻甸县羊街镇看到的场景。“目前,全村共盖了128幢洋房,以后村里的土坯房将逐步建成这样的钢混洋房。”羊街镇黄土坡村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马成留对记者说。
度假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来到挂钩帮扶点寻甸县羊街镇召开民情恳谈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上,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建宾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现场拍板划拨200万元,作为今年的对口帮扶资金。这笔资金将用于羊街镇纳郎村委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建设村活动场所、垃圾房、安装太阳能路灯等。
会后,度假区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该镇的7个挂钩帮扶社区,征民意解民困。
“近两年来,镇里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度假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据羊街镇党委书记朱石祥介绍,自2012年度假区定点挂钩帮扶羊街镇以来,两年共投入帮扶资金624万元,8位副县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资金共计224万元。该镇的小黄坡、甜荞地、瓦贵河3个村现在已成为寻甸县“幸福乡村”工程的示范亮点。
此外,在度假区的另一个对口帮扶点倘甸“两区”转龙镇,仅去年度假区就投入70万元帮扶资金。其中50万元用于帮助转龙镇则邑村道路硬化1900平方米、安居房改造28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8盏、产业扶持白芸豆示范种植10亩和农家乐1户。同时还协调动员度假区内的企业投入20万元,帮助倘甸“两区”转龙镇永红村硬化进村道路1050米、村内道路1084米,解决了当地48户210个群众出行困难问题。
对“外”帮扶 育产业促增收
德钦县作为昆迪友好合作项目中度假区的对口援助县城,这几年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
2011年至2012年,度假区在德钦县共投入162万元,其中帮助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引水大沟维修工程投入100万元。同时,组织动员驻区10家企事业单位向德钦县拖霞小学捐赠了折合人民币约27万元的全新电脑70台。把资金投到需要帮扶的项目上,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德钦县拖顶乡,是优质白云豆的主产区,过去传统种植白云豆每年每亩需插杆800棵木杆,每年都要砍伐大批量的木杆或竹竿,破坏了生态,发展规模受到限制。通过实地调研,度假区及乡政府负责人将过去的木杆种植改为了金属角钢,应用吊线技术一次性投入,解决了木杆支架问题。2012年,度假区投入35万元帮助德钦县拖顶乡白芸豆产业扶持项目示范种植100亩,改良技术后每年亩产可增加150公斤,每亩增收1080元。
增产增收激发了当地群众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应德钦县政府发展规划需求,经度假区及德钦县研究决定,在“十二五”后3年,继续实施“德钦县拖顶乡白云豆吊线种植示范产业建设项目”。项目规模1500亩,预计总投资396万元,从去年起分3年实施,德钦县自筹100万元,其余296万元由度假区筹措扶持。
度假区地方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陈印介绍,度假区将进一步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实施重点项目帮扶和贫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培育扶持,真正把帮扶项目落在贫困地区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地方。
通讯员 张楠 记者 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