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视觉 > 正文
千年紫陶 冶铸品牌
      发布时间:2014-08-01 09:17:2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紫陶拉坯

在定于8月举行的2014年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一件建水紫陶精品——莲台孔雀茶具组合将登台亮相。这是在云南创意产业首次与全球创意网民的大规模互动中,面向全球征集到的紫陶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身处滇南,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为四大名陶的建水紫陶,历经千载岁月,而今重放光芒。

千年传承

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端于清光绪年间的建水紫陶,最初主要制作烟斗、汽锅等器物。从民国初年起,在紫陶上由名家书画,采用断简残帖等装饰方法,经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后,呈现出典雅秀丽、自然斑驳、浑朴古拙、别具一格的金石韵味,以“手工拉坯、名人书画、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而闻名于世,器形质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磐。

一条小巷,两旁林立着各色建水紫陶的门店。这里就是著名的建水碗窑村,隐藏在声名显赫的建水古城身后,貌不惊人。但在千年的日升月沉、斗转星移中,无论市场好坏,碗窑村都固守着建水紫陶的制作传承。从宋代开始,碗窑村就大规模地烧制陶瓷。 这里出产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瓷、清代生活陶器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碗窑村村后的红坡山山坡上,至今堆积着大量的宋、元以后的陶瓷残片,数座元代以后的龙窑遗址清晰可见。

76岁的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绍康家就隐没在这条小巷深处,每天都有大批客人“寻宝”而来。并不宽敞的房间中,陈列着彩填小口梅瓶、残贴美女瓶等紫陶精品。不到半小时,陈绍康已先后送走数拨来自北京、广东等地的客人。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水紫陶开始兴旺,先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全国陶器行业评比中获奖。作为当时唯一的生产企业——建水工艺美术陶厂的产品十分畅销,甚至占领了东南亚市场,并多次被选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但由于产品单一、管理不善,陶厂不仅不赚钱,还连年亏损。多年来,建水紫陶始终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走入低谷。

尽管历经几度兴衰沉浮,建水紫陶的血脉却从未断绝。

2007年,建水县8家紫陶生产单位自费赴北京,参加中国第四届工艺品博览会。此后,全国范围内只要一有展会,紫陶从业者均积极参加,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宣传推介、学习借鉴。

多年坚守迎来了新生。2004年,随着建水县旅游业的兴起,建水紫陶重新进入大众视野。2008年,建水紫陶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建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命名为“中国名陶之乡”;2011年成功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大胆创新

企业300家产值2.5亿元

朱家花园所在的建新街,是建水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也是游客的主要路径。行走其间,总会与建水紫陶不期而遇。而毛公窑在一众店铺中却显得有些特别。这里除传统的茶壶茶具外,还陈列着许多创新产品。其中以乡村生活为灵感创作的毛公鼎组合茶具、陶磨茶台,均获得了国家新型实用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制作者毛嘉和认为,在市场一路走高的当下,更需要不拘泥于古法进行大胆探索,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对接市场。

开阔的眼界与大胆的创新,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7年,在云南省首届“工美杯”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建水紫陶参展作品、获奖作品占据了博览会的半壁江山;2008年,在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一件建水紫陶作品获全国工艺美术类最高级别“百花奖”金奖。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建水紫陶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然而,随着近几年建水紫陶发展驶入快车道,人才匮乏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文化,是建水紫陶的灵魂。一件好的紫陶作品,美观的造型、独特的创意、精致的书画装饰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和艺术修养。而建水全县从业人员中,无职称、低学历现象却较为普遍。

为突破这一困境,2010年,由建水紫陶研究会与红河学院联办的5年制艺术类本科学历函授班正式开班。学员入学后,对紫陶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技艺不断精进。

建水紫陶研究会会长谢恒,用一组数据和今昔对比,清晰地勾勒出建水紫陶发展的上扬曲线:

2004年,建水全县仅有7家紫陶生产单位,且均不成规模,总产值不超过200万元,如今大小300余家制陶企业,总产值达2.5亿元,其中年产值近千万元的企业就有10家;

2005年,一把当地行家制作的茶壶卖价100元,如今即便不经装饰,售价都超过千元,不到10年时间,价格翻了10倍。

2005年前对从业人员的统计显示,仅两人拥有初级劳动技能职称,高学历者更是凤毛麟角,如今有高职9人、中职60余人、初职上百人,并有3位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过去制陶者都是建水当地人,如今,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湖北、四川、北京等地的陶艺技师不断聚集到建水,甚至在这里落地生根。目前,这一队伍还在迅速壮大。

打造品牌

建设紫陶文化创意园区

今年6月1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建水紫陶陶土的现状进行摸底,并划定保护区,明令禁止擅自开采、越界开采、破坏性开采,并对促进紫陶发展的单位及个人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

品牌已经叫响,发展思路也愈加清晰。今年,建水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推进建水紫陶“产业化、规模化、精细化、市场化”发展,力争培育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把建水打造成为“中国紫陶之都”。

据业内人士分析,建水紫陶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建水紫陶主要集中在省内销售,省外市场只占其销量的20%,而省内市场又以昆明、普洱、红河3地为主。但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销售情况来看,市场正逐步升温,目前最需要的是进一步塑造品牌,逐步形成规模。

近两年,建水县每年拿出100万元至200万元的扶持资金,搭建对外参展平台,鼓励建水紫陶发展。去年,规划占地3000亩的建水紫陶文化创意园区破土,将建设紫陶文化展示区、陶艺作坊展示区、企业作坊加工区等。目前,占地400亩、投资3.14亿元的一期工程即将结束,正重点实施二期、三期项目规划编制。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永表示:“我们希望打造一个集生产创作、游客观光、消费、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加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有效聚合,以紫陶行业为龙头,带动当地相关文化产业更好发展”。

在谢恒看来,园区的打造,将吸引名家入驻、形成聚集发展态势,一改建水紫陶小、散、弱的现状,增强辐射带动与影响力。对未来的发展,他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建水紫陶产业应形成金字塔结构,具有实用性质的旅游产品是塔基,高端艺术品是塔尖。此外,只要是对产业发展有益的,无论机械化生产还是纯手工制作都不应排斥,只有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结构的合理性,才能真正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记者 王永刚 谭雅竹 汪继武 程玉琦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