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常抓不懈,坚持教育强县战略
整齐的校舍、洁净的校园、挺拔的树木、好学的少年……在7月的风和日丽中,走进会泽县的部分学校,处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近年来,会泽县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基础、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确立了“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出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全县各级各部门则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重要职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制订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出台政策时,优先倾斜教育;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有了这些支持,我们会泽的教育才得到了迅猛发展。”会泽县教育局局长陈加明介绍道。
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乌蒙山区扶贫开发等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改善办学条件。2002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0余亿元,排除中小学危房40余万平方米,新建校舍70余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办学规模为90个教学班的实验高中,缓解了全县高中办学“瓶颈”制约问题;新建办学规模为120个教学班的茚旺高中,为会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建办学规模为120个教学班的职业技术学校,为职校扩大规模、创新模式、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新建办学规模为90个班的钟屏中学和36个教学班的会泽县特殊教育学校、会泽县驰宏小学,扩大了城区中小学办学规模,缓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
目前,全县有幼儿园72所,在园(班)幼儿19692人,幼儿入园(班)率达66.2%;初中在校生41759人,小学在校生91225人,小学入学率99.54%、辍学率0.93%,初中毛入学率100.78%、辍学率2.09%;普通高中在校生13421人,普通高中辍学率3.38%,县内职业学校在校生4205人。全县在校学生数比10年前增加了3万余人,办学规模全面扩大。
走进会泽县钟屏中学,鲜艳的国旗在和煦的春光下迎风飘扬,校园里书声琅琅、鸟语花香,教室里满脸稚气、衣着朴素的孩子们奋力思索、不断求知,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教学活动正在井然有序地开展。安全、漂亮、舒适的校舍为全县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统筹篇
优化布局,推进教育资源合理化
针对会泽人口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思路,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布局。
一是集中力量办高中。会泽原有完全中学5所,其中县城1所,乡(镇)4所。分散的高中布局造成教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会泽县逐步撤销了乡(镇)完全中学高中部,将普通高中集中到县城办学,在多方筹资建成实验高级中学后,又通过“民办公助”形式新建了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形成了县城东、中、西各1所高中,3所高中齐头并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格局。去年12月,继会泽一中后,实验高中、茚旺高中顺利晋升为省一级三等普通高中,会泽3所高中全部进入省重点高中行列,为高中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整合资源办初中。为解决乡(镇)初中教育教学点布局混乱的问题,会泽县利用乡(镇)撤并的机会,将原有分散的初中教学点合并至乡(镇)政府驻地,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同时也强化了教育部门对学校的管理。
三是因地制宜办小学。为提高政府对教育资源投入的有效性,改变山区“一村一人一校”的窘境,将小学统一到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统一办学,并在全市率先开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切实减轻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负担和经济负担,既节约了教育资源,又提高了山区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了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的优化布局和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化。
通过近几年的高考成绩表明这样的教育资源布局是成功的。“全班52名应届毕业生全部考上重点大学,除1名学生考分为594分外,其余学生考分均在600分以上,班级平均分达到646分,最高分702分。”这是今年茚旺高中2011级3班的高考成绩。该班是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高三的一个理科班,共有52名同学,52名同学全部来自于全县各乡(镇、街道),均为2011年从该县各初级中学考入茚旺高中的学生,3年寒窗后,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最高分702分列全省理科第22名,列全县理科第1名;650分以上人数达到了20人,占全班总人数的38.46%;646分的平均分,列全市各学校理科班级平均分前列,与市级中学最好班级平均分相比也毫不逊色;全班学生高考成绩都远远超过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即使是最低分594分也超过了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6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