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把插甸乡作为“挂县包乡住村联户”的工作责任区,践行出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插甸经验”。“插甸经验”概括地说,就是抓好“四步”,做到“四个真正”。
第一步,在联系群众上切入。一是建立民情责任区。将插甸乡划为12个民情责任区,部领导每人挂1至3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1至2个处室包干负责;每名机关干部结对联系2至4户农户,发放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表,建立民情联系台账,记录民情日记,办理民情事项。二是建立常务书记制度。省委组织部机关分两批派出11名处级干部、19名科级干部到插甸乡12个行政村担任常务书记,每年住村在岗时间不少于200天、入户率不低于50%,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第二步,在帮扶致富上着力。一是试验新品种,引入高科技。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积极寻找市场促增收。
第三步,在强化党建上支撑。一是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认真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采取“兼”、“派”、“挂”方式新建党支部,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常务书记们从为群众写春联、拍摄“全家福”等一桩桩小事中影响和服务群众,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凝聚群众;组织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参观学习,激发了群众的创业热情。二是拓宽服务党员群众平台。在全乡12个行政村构建电子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位一体”和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合一”的基层网络党建新模式,建立网上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和远程教育在线学习。三是认真落实住村干部与村组干部同台交流制度。常务书记在田间地头向群众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在农户家中向村干部学习做群众工作,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转变了作风,提升了能力和水平。
第四步,在推动发展上落脚。一是理清跨域发展思路。常务书记带头深入行政村摸底调查,帮助所在村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建发展规划,为行政村及村民小组明确发展思路、目标及措施。二是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围绕到2016年实现农民收入实现倍增的目标,住村干部积极为联系户培养一名致富能手或教会一项致富技能、选准一条致富路子、选准一个致富产业、建设一座安居房、建立一本家庭理财账本,帮助联系村(组)协调项目,落实项目资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三是着力提高党员群众致富能力。以党组织“牵线”、政府“贴息”、农信社“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的方式向农民发放“红色信贷”1500余万元,受益和带动群众1300多户1.5万余人,一批新型农民逐步成长为农村“双带”党员。
牢牢抓住党建这项主要业务,围绕群众所想所盼,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四个真正”:
一是真正使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把村组和田间作为第一现场,通过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和建立民情责任区的方式,畅通了干群交流联系渠道,形成了上行下效、求真务实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是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干部走出机关大楼,走出“文山会海”,深入基层一线和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苦同乐同分担,同创同建同发展,赢得群众的充分尊重和赞扬。
三是真正体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常务书记进村入户访民情、各级干部蹲点联户解民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一大批涉及民生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真正体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通过新建一批组织、加强一批支部、选派一批常务书记、发放一批“红色信贷”、帮扶一批党员、理顺一批关系、推广一批制度、落实一批政策、完善一批场所、化解一批债务、培育一批典型,将党的执政根基扎到了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