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矿老板变为芒果加工老大,从黑色煤矿山走向绿色果子山,李有志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李有志的记忆里,打小开始的生活就跟煤炭分不开。初中毕业后,他成为大凹煤矿的一名采煤工人,之后到石龙坝德茂煤矿搞餐饮服务。凭着敏锐的眼光和精明的头脑,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做起了煤矿生意。从1988年到1993年,他先后经营过永胜县打红煤矿和华坪县船房煤矿,就在煤矿生意越做越红火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他头上了。
1993年,李有志经营的船房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李有志痛定思痛,卖掉煤矿、车子和其他资产,赔偿死者、医治烧伤工人、抚慰家属。事情处理完后,他欠债247万元。无奈之下,李有志只好辗转上海、昆明和丽江等地做起了其他生意。几年过去,他不仅还清了所有欠债,而且还积攒了600余万元的资金。
2008年的10月,在龙泉、临江、民主、河东和果子山看到的一幕令李有志触目惊心:漫山遍野的芒果卖不出去,只好任其烂掉。更为严重的是,因经济收益低,准备把芒果树砍了。
经过多年努力培育起来的芒果产业眼看就要毁于一旦,李有志心里十分焦急。2009年经过多方考察以后,李有志的芒果加工公司正式开始建设,并生产了第一批15吨芒果干。但因为技术不成熟,损失了100多万。于是,李有志专门跑到西安“取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了3个月。2011年,他在该校派出的技术员杨新金的指导和辅助下,重新进了一批设备,修建厂房,培训员工,公司渐渐走上正轨。去年,公司实现产值3800多万,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和江西等地。
科技就是力量,李有志明白这个道理。从公司成立之日起,他就非常重视科技投入。2012年,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签订了两个关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合作协议书,并且挂牌建立该校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基地”。
从黑色产业的破灭到绿色产业的希望,李有志的人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再次富裕起来的李有志,通过各种渠道反哺家乡人民。两年间,他先后捐款近10万元,为和爱村修建活动室,给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资助学费,为龙头村修建砂石路。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李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