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建宜居新家园圆百姓幸福梦
      发布时间:2014-02-01 15:30:2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翻开边防派出所警务站桌上的《外国人口登记表》,只见几年来已有二三十名缅甸妇女嫁到了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这个中缅边界上的小村庄。当问到为什么愿意嫁到帮东村时,她们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生活好,日子幸福……

“这几年我们村子和村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梦境一样,让人一下子不敢相信。但新家园实实在在摆在眼前,几辈人的梦想在我们手上实现了。”说这番话的是另一个边境村南伞镇红岩村坝子队小组长李学华。走进坝子队这个半山区的村小组,只见村民们家家户户红顶白墙的新房依山坡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绿树间。来到李学华家的院子里,柚子树结满了果实,一排大红柱子让新房气势不凡,农用车、摩托车静静地停放在车棚里。李学华拿出自家产的古树茶招待我们,他说,新房是政府补贴两万元,自己出12万元盖的,家里种了13亩坚果,套种着咖啡,其他还种植着水稻、包谷、茶叶等,一儿一女,儿子在广东打工,女儿已出嫁,说起自家的变化时,这位40多岁、当了6年村小组长汉子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甜蜜。

镇康县结合新农村建设,自2010年全面实施宜居新家园行动计划,特别在边境地区扎实推进以特色民居房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旧村旧房改造工程,3年来,减并自然村185个,减并率达30%。累计实施旧房改造10808户、旧村改造123个,投入旧村改造资金近两亿元,投入旧房改造资金13.6亿多元。在新家园建设活动中,对不太适宜人居住的、自然灾害频发的村庄实施异地搬迁工程,把村民聚集到更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实现搬迁1066户、4200多人,节约耕地691.83亩,并按照旧村旧房改造建设目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庄美化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有计划地把分散居住的农户逐步向规模化种植基地、公路沿线、城镇周边转移,引导村民“下山、出沟、沿路、进镇、进城”,把小村逐步并入大村,让农村真正聚集发展,不断促进城乡融合。

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彝族服饰,桌上摆着各种生产生活用具,走进南伞镇红岩村沙坝田这个移民搬迁新村的彝族实物展示室,一阵浓浓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

该村主要安置从山上搬迁下来的农户,全村有76户,彝族52户251人。新村建设总投资1800多万元,其中农户自筹1500万元,政府投资300万元。新村建设按照统一建设规划、统一户型选定、统一组织施工的要求全面推进,每户占地面积224平方米,建筑面积152.5平方米,建设标准为二层彝族特色民居。村子中间建设一条7米宽的大路,沿道路两边安置农户,农户之间不砌挡墙,四周用绿色带隔开。现在已完成硬板路建设7.3公里;架设饮水管道14公里,灌溉沟渠11公里;建成活动室1个,绿化建设全面完成。配套产业以甘蔗、核桃、咖啡、坚果为主,2012年户均达甘蔗20亩、核桃10亩、咖啡8亩、坚果8亩。同时,依托民族特色,把新村打造成彝族旅游文化村,培育建设一支彝族文化传承歌舞队,建设一批富有彝族特色的农家乐,弘扬彝族特色饮食文化。

通过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在全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健康发展,各族群众生活幸福安宁。 本报记者 杨旻昊

责任编辑:余霞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