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历史上曲靖的春节情形如何呢?
明代谢肇淛在《滇略》中说:云南“节令礼仪,大率与中土类。若元旦更桃符贺岁,上元观灯……腊月二十四祭灶,除夕守岁,饮酒先少后老。此皆列郡之所同者,惟夷俗稍异耳。”这说明,当时包括曲靖在内的云南多数地方,过节风俗与中原大致类似:初一更换新桃符贺岁,正月十五观灯,除夕守岁,仅是少数民族的风俗稍有不同。
到了清代,曲靖府所辖马龙州(今马龙县)、陆凉州(今陆良县)、宣威州(今宣威市)、沾益州(今沾益县)、罗平州(今罗平县)、南宁县(今麒麟区)、平彝县(今富源县),各地春节习俗与明代相近。雍正《马龙州志》载:“除夕,祭天地祖先,家燕,饮分岁酒,煨炉守岁,四更迎灶。”“元日黎明,祀天地拜祖先。门户饰门丞、春联,贴五色楮钱,堂上藉松叶,亲友相拜贺。”从中可知,当时过春节,除夕要祭天地祖先,然后举行家宴,饮“分岁酒”。然后围着火炉守岁,四更时分迎灶神。正月初一黎明,要祭祀天地祖先,在门上贴门神、春联和“五色楮钱”。堂屋里要铺上松毛,亲友相互拜年贺岁。
过春节时以青松毛铺地宴饮,亦是古俗。《马龙州志》:“宴会服饰饮食,皆尚俭约,乡村以松毛席地而坐,犹有古风。”在曲靖一代,流传着春节用松毛铺地与“杀鞑子”有关的故事:据说,元末各地豪杰纷纷起义,相约春节前举事,事成后人们用松毛铺地遮盖地上的血迹,举行盛宴庆祝胜利。此说流传民间,于史无证。
另据《宣威州志》《罗平州志》《南宁县志》《平彝县志》等记载,清代曲靖各地春节习俗,基本相似,变化不大。
民国年间曲靖的春节习俗又如何呢?据1915年编纂的《陆良县志稿》记载,陆凉州“除夕更桃符、门神,互馈仪物,放爆竹辟邪,聚饮守岁,四鼓迎灶”,基本与明清时期相近。
春节时,除夕守岁,初一贴春联、门画、门彩,燃放鞭炮焰火,迎灶神,互相拜年等习俗,在曲靖至今犹存。但正月初一不扫地、不打水、不生火、不动刀剪针线、不杀生等禁忌,在曲靖史志中没有记载,只在一些农村流传。如笔者老家马龙县纳章镇石龙村,正月初一时家家户户要关大门,也不串门走动,已与明清古俗大异。
年味与时俱进,谨在此祝愿父老乡亲:甲午新年样样好,节节高!
□彭竹兵(作者单位:曲靖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