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佤山新村村美民乐
      发布时间:2014-03-03 16:10:3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春节刚过,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光荣新村,一栋栋红瓦灰墙的民居排列整齐,屋顶上空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村寨道路两旁早早种上了花草树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还种有各种蔬菜,干净整洁的硬板路通到各家各户,处处是村美民乐、合家幸福的场景。

“新村真的卫生、舒适、方便多了,每天都能洗澡,衣服脏了扔进洗衣机一搅就干干净净。”光荣新村村民卫文说,以前生活在糯良村大寨,地方小、农户多,一户农户不足3分地,居住环境卫生差,寨子里牲口满地跑,到处是烂泥和粪便,一到雨季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卫文家搬入新居一年了,两层楼共120多平方米,虽然添置的家当不多,但从客厅到卧室、再到厨房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整整齐齐。卫文的儿子告诉记者,以前,他家3代6口人挤在仅有60多平方米的木瓦房里。现在好了,他和妹妹都有了自己的房间,不用像从前跟父母一起挤着睡了,远方亲戚来串门也不像从前要打地铺了。

为把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真正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幸福工程,让群众享受到最大实惠,在建好群众住房,完善基础设施,做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的同时,新村建设还注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建有文化活动室、广场和群众休闲、娱乐的农村公园。“今年春节,糯良村组织大家搞文艺比赛,我们光荣新村得了第3名,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明年有更好的成绩。”卫文的妻子李叶保说。

与此同时,沧源县还在光荣新村和勐董镇帕良村三组建立试点,组建了17支妇女互助组,先后深入192户农户家开展“净化我家、美化我院、整洁我居”主题实践活动。将涉及群众劳息时间、道德、法制、科技、卫生等内容的《群众劳息规程》,粘贴在家家户户的门前,方便群众常学习、照着做,让村民更加合理的调配时间,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产生活习惯。

“去年群众入住新房后,县文明办和县妇联组织工作人员到村里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卫生·巾帼行动”知识培训,教群众算账、理财、美化家园,并组织群众到勐董镇帕良村三组进行交流学习。”光荣新村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新华说。

挂钩联户新做法

建立市县乡村4级联动帮扶机制,抓实抓细每个环节工作

在推进佤山幸福工程的过程中,沧源县始终坚持与村庄规划相结合、与特色村庄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风格”的要求规划布局,以群众自建或委托代建两种方式建设,完成8122户改造任务,涉及10个乡(镇)的269个自然村。同时,配套水、电、路,以及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以“青山、翠竹、红顶、灰墙”的特色风格,打造了一道靓丽的特色民居风景线。

2012年3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参加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讨论时,得知沧源还有8000多户佤族同胞住着茅草房、杈杈房,立即指示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沧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2012年9月12日, 8122户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在沧源县启动。

临沧市建立了市、县、乡、村4级联动挂钩帮扶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各级干部挂钩联户,从规划开始,抓实抓细每个环节工作。同时,整合各种项目资金、财政补助,扶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每户房建群众4万元补助,以贴息贷款形式,帮助4000户群众解决建房贷款难题。

通过配套硬板路、路灯、绿化、文化活动室、公厕、学校、养殖小区等基础设施,改善了边境地区群众的住房问题,优化了农村生活环境,实现了公共资源均等化。同时,确保群众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节柴灶,改变了一家多口人居住在茅草小屋、多年用柴火煮饭的历史,提高了保护生态、文明生产意识,实现了人口、公共资源和产业发展的聚集。

本着打造旅游村、旅游镇、旅游县的理念,该市优化村庄规划,把危房改造与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盘谋划,优选20个建设点,集中布局改造4000户,分散改造4122户,突出“青山、翠竹、红顶、灰墙”的民族元素、地域元素。同时,实施了修建和整治村庄道路、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集中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靓丽整洁、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的和谐幸福文明新农村。

村民新年新愿景

争取早日把贷款还上,好好享受新的生活

记者来到光荣新村的赵红云家,屋里屋外干干净净,各种物品摆放整齐,落地窗帘、电视机、电视柜、茶几、饮水机、洗衣机、沙发等样样都有。赵红云激动地说:“现在我家的房子又大又漂亮,这得感谢政府给我们建房补助、帮我们协调贷款,从大寨搬出来我们只带了些锅碗瓢盆,沙发、茶几、电视机都是今年春节前刚买的。”

赵红云是糯良乡糯良村的烤烟生产技术员,7年的管烟种烟经验更加坚定了他在家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他打算带着妻子一起种好烤烟,并以套种或间作的方式继续管好10亩核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准备发展生猪养殖和林下家禽养殖,一边还贷款,一边供两个孩子读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我的打算是早日把贷款还上,为家人幸福生活创造条件,好好享受生活。”村民赵正国家也住进了新房子,问及他的新愿景时,50多岁的赵正国这样说。现在新农合、新农保他们都参加了,管好现有的4亩甘蔗、15亩竹林、15亩沙木和10亩核桃地是他的最大心愿。

“我们身上有贷款不怕,无非就是我们夫妻两个多辛苦几年,只要两个孩子把书读好,能考上大学,有自己的精彩人生就行。”光荣新村村民卫文说。为了一家人能更好更幸福的生活,他打算一边种好管好10亩烤烟,一边抽空打打零工,先把贷款还清,然后一心一意供两个孩子读书,让他们早日成才。

把危房改造工作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是佤山幸福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为村民开辟了增收致富路。去年全县发展竹子100万亩、核桃51万亩,以发展竹产业为主,建设竹庄园,发展核桃、茶叶、咖啡、橡胶等长效经济作物。同时,以聚集居民点为单位,建设畜牧养殖小区,提升畜牧业,以提高甘蔗、烤烟单产量为主,发展短、平、快产业,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培育壮大富民支撑产业,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有序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向旅游产业转型,打造旅游村、旅游镇、旅游县,推动农村建房由消费型向财产型转变。

记者 李春林 沈迅 文/图

责任编辑:钱霓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