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两大主题,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明显进步、民族团结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作为昆明的东南门户,石林县居住着汉、彝、苗、壮等2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4%,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34.02%。对此,石林县党委、县政府着眼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全局,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全力促使各民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着力打造民族精品工程是该县实现“两个共同”的一大亮点。在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该县成功开发彝文软件并推广应用,在县电视台长期开设彝语普及学习专题节目。该县编印了《路南彝族密枝仪式译流》《路南撒尼祭祀词译流》等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古籍丛书。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大三弦舞》《彝族撒尼挑花》《彝族摔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糯黑、月湖等少数民族聚集村寨开展乡村旅游,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今年5月,寺背后村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石林县始终坚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全县少数民族干部素质逐步提高,结构更加优化。全县县级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24.2%,科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33.7%;全县各单位领导班子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的占66.1%。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的意见》,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了示范县创建工程3年规划。把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扶贫项目等在各示范点整合使用。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机制,全面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创建工作。
云南日报 记者 余红